1. 首页 > 高铁乘务

贵州广西通贵广高铁学校:打造连接两地经济文化的新纽带

贵州与广西依托贵广高铁形成的区域联动格局中,贵广高铁学校作为教育合作载体,正逐步演变为连接两地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该校通过整合黔桂两省区教育资源,构建起跨区域人才培养体系,其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教育协同层面,更通过人才流动、技术转化、文化互鉴等路径,深度激活了高铁经济带的创新活力。从产业协同角度看,学校聚焦大数据、现代农业、民族文旅等特色领域,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从文化传承维度,则通过课程开发、非遗技艺传承等方式,成为黔桂民族文化交流的活态展廊。这种以教育为支点的联动模式,既呼应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需求,也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

贵	州广西通贵广高铁学校:打造连接两地经济文化的新纽带

一、贵广高铁学校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基础

贵广高铁学校坐落于贵州都匀与广西桂林之间的高铁枢纽节点,形成"一小时教育圈"区位优势。校区规划占地1200亩,设置轨道交通、数字经济、民族文化等6大特色学院,截至2023年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700余人,其中45%实现跨省域就业。

指标贵州省广西自治区贵广高铁学校
年均高铁客运量(亿人次)1.22.8关联数据未统计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亿元)8501500校企联合项目产值超300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项目数230180建立民族文化数字档案库47个

二、教育协同驱动区域产业升级

学校构建"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重点突破三省交界地区产业人才瓶颈。通过订单式培养、技术攻关联盟等模式,已与32家高铁配套企业、27家文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带动沿线装备制造、智慧物流等产业升级。

合作类型贵州参与企业广西参与企业技术转化成果
轨道设备制造贵州钢绳集团柳州重工联合研发减震装置专利2项
智慧农业湄潭茶园永福罗汉果基地共建物联网监测系统覆盖5000亩
文旅融合西江苗寨景区阳朔旅游集团开发跨省研学路线8条

三、民族文化传承的创新型实践

学校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中心,首创"非遗+数字"教学模式。通过动作捕捉、3D建模等技术,已完成侗族大歌、壮锦技艺等12项非遗数字化保护,相关课程资源在云平台获得超50万次访问。

文化要素保护方式传播效果经济转化
侗族建筑技艺BIM建模教学虚拟展馆访问量12万+承接传统村落修复项目23个
壮族铜鼓文化VR节奏游戏开发青少年体验课程参与率89%衍生文创产品销售额破百万
苗族银饰工艺3D打印工作坊国际设计赛事获奖3次定制化产品订单增长300%

在高铁网络持续完善的背景下,贵广高铁学校正从单一教育机构向区域创新极转型。其价值不仅在于人才输出规模,更体现在打破行政壁垒、重构要素流动模式方面的探索。未来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产教融合质量评估体系,二是防范民族文化商业化过度开发,三是建立跨省教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这座横跨黔桂的教育桥梁,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tie/112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