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宣恩职校”)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县域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旅游服务、智能制造为主的三大专业集群。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成为武陵山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节点。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与生源规模,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横向合作广度及学生升学渠道拓展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总体来看,宣恩职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成效显著,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进一步依托政策支持与区域资源整合。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宣恩职校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宣恩县农业中学,2012年整体迁入现址,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38%。截至2023年,开设有茶叶生产与加工、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12个中职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2100人。
指标 | 宣恩职校 | 湖北省县级职校平均水平 | 武陵山区同类学校 |
---|---|---|---|
校园面积(万平方米) | 6.8 | 5.2 | 6.1 |
在校生规模(人) | 2100 | 1850 | 1980 |
专业数量 | 12 | 10 | 11 |
生师比 | 1:17 | 1:19 | 1:18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设置聚焦宣恩县“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战略,重点打造茶叶、旅游、电商三大特色专业。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电子商务专业引入真实项目开展教学。2022年,学校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填补县域相关产业人才空白。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宣恩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 | 320 |
旅游服务 | 高星级饭店运营 | 宣恩仙山贡水旅游区 | 280 |
信息技术 | 电子商务 | 拼多多宣恩馆 | 180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校企互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从本地企业聘请28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2020年启动“教师企业实践工程”,每年选派15%专任教师赴合作企业顶岗研修。教学改革方面,推行“岗位导向+模块化教学”模式,开发《硒茶种植技术》《土家织锦工艺》等6本校本教材。
类型 | 数量 | 占比 | 典型成果 |
---|---|---|---|
双师型教师 | 41人 | 38% | 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3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28人 | - | 参与开发实训课程12门 |
校本教材 | 6本 | - | 覆盖特色专业核心课程 |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培养体系,近3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2%。就业方面,本地企业吸纳毕业生比例达65%,主要分布在旅游服务、农业技术、电商物流等领域。2023年高考班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47人。
- 就业去向分布:本地企业(65%)、省内其他地区(22%)、省外(13%)
- 技能竞赛成绩:省级奖项8项,州级奖项24项
- 升学渠道:高职单招录取率81%,高考班本科上线率22%
五、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32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建“宣恩贡茶学院”“电商直播人才孵化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202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300人次,承接县域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12个。与湖北民族大学合作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首批遴选35名学生。
六、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学校面临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专业教师高层次学历比例偏低(硕士及以上仅占12%)、横向合作层次待提升等问题。未来计划通过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深化东西部协作(已与浙江某职校签订帮扶协议)、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等途径突破发展瓶颈。
作为武陵山区职业教育的缩影,宣恩职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扎根产业办专业”的实践路径为同类县域职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而破解资源约束与质量提升的双重难题仍需持续探索制度创新与模式升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