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常州计算机技术学校(常州计算机技术学校)

常州计算机技术学校(常州计算机技术学校)是江苏省内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96年,隶属于常州市教育局管理。学校以“培养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形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核心专业。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教职工300余人,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多个企业合作项目。学校通过“技能竞赛+双创教育”双轮驱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超过60%的学生进入IT行业对口岗位,成为长三角地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输出基地。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常州电子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部,2003年独立升格为普通中专,2018年获评“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构建“基础课程-核心技能-项目实战”三级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与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训平台,推行“1+X”证书制度,覆盖网络安全、云计算等12个职业技能领域。

年份重大事件办学成果
1996-2002依托常州电子职教中心基础创建计算机专业群获首批省级计算机应用示范专业
2010-2015建设国家计算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2018-至今启动“人工智能+信创”专业群升级计划开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课程模块

多校区资源对比分析

学校采用“一校两区”布局,主校区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分校区侧重实训功能。以下从硬件设施、专业分布、企业合作三个维度进行对比:

对比维度主校区(新北区)实训校区(科教城)
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4.2万平方米
核心专业软件技术、网络安防大数据处理、云计算运维
合作企业中软国际、新华三阿里云、腾讯云
实训设备价值约3800万元约2200万元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结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向软件开发、数据分析方向延伸。重点专业实施“平台+模块”课程改革,例如:

  •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架构、信息安全、智能组网
  • 软件与信息服务:Java开发、测试自动化、项目敏捷管理
  • 大数据技术应用:数据清洗、Hadoop平台搭建、可视化分析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合作企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攻防技术、云平台运维、物联网组网华为HCIA、Cisco CCNA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锐捷网络
软件与信息服务Spring Boot开发、微服务架构、DevOps实践Oracle Java认证、PMP项目管理东软集团、中科软科技
大数据技术应用Spark数据分析、NoSQL数据库、BI工具应用阿里云ACA、Tableau桌面分析师阿里云计算、新华三大数据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企业实践不低于6个月。师资结构呈现“三高”特征:高学历(硕士及以上占比45%)、高职称(副高以上占30%)、高水平(持有行业认证资格达85%)。近三年引进企业技术骨干23人,组建“人工智能”“信创技术”等跨学科教学团队。

类别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正高级职称教师279%主持省级课题《职业院校信创课程开发研究》
企业兼职导师4214%参与华为ICT学院实训项目开发
“1+X”证书培训教师5819%获评全国优秀培训团队称号

学生发展路径多元化

学校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体系,2023年毕业生中,32%通过职教高考进入无锡太湖学院等本科院校,45%进入IT企业技术岗位,剩余23%选择自主创业或参军入伍。典型就业方向包括:

  • 网络工程师(占比28%):从事企业园区网络搭建与维护
  • 软件开发工程师(占比22%):参与电商平台、政务系统开发
  • 数据标注员(占比15%):服务于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采集
  • IT运维专员(占比18%):提供云端服务器日常运维支持
  • 数字营销专员(占比17%):运营社交媒体与电商直播项目

学校与常州大学共建“3+4”分段培养项目,与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政府购买的“退役军人信息化技能培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辅导”等项目。技术研发方面,近五年完成横向课题27项,其中“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被常州市民政局采纳应用,“工业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助力本地制造业企业上云。

学校通过“技能帮扶+资源共享”模式,向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输出教学标准12套,援建贵州铜仁职院计算机实训室,形成跨区域协作办学网络。

挑战与未来规划

面对信创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学校计划:

  1. 投资2000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引入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实验平台;
  2. 深化与华为“鲲鹏生态”合作,开发国产化操作系统课程;
  3. 试点“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实现学习与生产场景深度融合。

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和教学生态,学校致力于成为长三角地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的改革标杆,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49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