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测量技术学校(测绘技术学院)

测量技术学校(测绘技术学院)作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学科体系。学校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优势,形成了“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网络,其毕业生在北斗导航、国土三调、智慧城市等国家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自然资源部、测绘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教学场景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在高精度卫星遥感、智能测绘装备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测绘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历史沿革与学科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3年成立的国家测绘局技工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于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现称。作为全国首批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高校,学校构建了以测绘类为核心,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卫星导航技术为支撑的四大主干学科群。目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6个,形成“本硕博”完整培养链条。

时间节点发展历程标志性成果
1953-1985中专阶段:培养基础测绘技能人才完成全国地形图更新技术规范制定
1986-2007高职阶段:增设GIS、遥感专业开发首套国产数字测图系统
2008至今本科阶段:获批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北斗卫星基准站建设

学科体系与专业布局

学校采用“基础测绘+新兴技术”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三大专业集群:传统测绘类保留工程测量大地测量等核心方向;交叉学科设立无人机测绘室内定位等前沿专业;数字化转型新增空间大数据智能导航等特色方向。2023年数据显示,遥感技术与智能处理专业报考率达1:15,居全校首位。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就业领域
传统测绘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学、误差理论基建工程、国土勘测
智能测绘无人机测绘航测原理、LiDAR技术智慧城市、应急测绘
数据科学空间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机器学习数字中国、商业航天

教学资源与科研平台

学校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北斗精密定位实验室等23个教学科研平台,设备总资产超4.2亿元。其中,超大规模CORS基站组实现长三角地区厘米级实时定位,支撑自动驾驶、城市安全等应用场景。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27%,与华为、中海达等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5个。

平台类型代表机构技术特色合作单位
基础研究大地测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重力场建模、InSAR监测中科院测绘所、武汉大学
应用技术智能测绘装备研发中心无人船测绘、激光雷达系统集成中科星图、南方测绘
产教融合数字中国产业学院时空大数据治理、实景三维建模超图软件、腾讯地图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校实施“测绘名家+产业导师”双师制,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企业兼职导师占比达35%。推行“项目制”培养模式,学生需完成200小时企业实训方可毕业。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72%进入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行业。

  • 教师结构:教授/副教授占比48%,博士学位教师67%
  • 科研成果:年均发表SCI论文12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0+项
  • 竞赛成绩: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冠军连续保持8年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学校主导编制了《现代测绘技术国家标准》等17项行业标准,其“一带一路”测绘技术培训项目已为68个国家培养专业人才2300余名。面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学校正重点突破毫米波雷达测绘量子精密测量等卡脖子技术,建设空天一体实时化测绘体系。2025年规划新增海洋测绘深空探测专业方向,持续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82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