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吉林工程职校)是吉林省内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管理。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名吉林机械工业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现名,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校园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约4500人,开设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等23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模具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获评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一汽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5%,“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教学设施方面,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实验室等现代化场所,设备总值超1.2亿元。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吉林机械工业学校,2002年更名后明确“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办学方向。2012年入选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2019年牵头组建吉林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架构。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标志性成果 |
---|---|---|
1984-2001 | 机械工业部直属办学 | 获首批省部级重点中专称号 |
2002-2011 | 省级示范校建设 | 数控专业通过国家评估 |
2012至今 | 国家示范校创建 | 建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专业布局与产业对接
学校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装备制造、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三大专业群。其中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与长春光机所合作开发课程体系,新能源汽车专业引入比亚迪技术标准,形成“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闭环。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模具制造 | 一汽解放、长客股份 | 92% |
汽车工业 | 新能源汽车维修 | 比亚迪、华晨宝马 | 88% |
信息技术 | 工业互联网 | 华为技术、中兴通讯 | 85% |
师资结构与发展路径
实施“双百工程”教师培养计划,近五年选派126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研修。建立“企业工程师驻校+骨干教师轮岗”机制,2022年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制造单元运维》等6门核心课程。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专项能力 |
---|---|---|---|
正高级职称 | 34 | 15% | 工艺优化设计 |
双师型教师 | 189 | 70% | 设备故障诊断 |
企业兼职教师 | 68 | 25% | 现场生产管理 |
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推行“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期基础技能训练,第2-3学期专项技能提升,第4学期企业顶岗实战。开发“工作过程导向”活页式教材12本,其中《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 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融入日常教学
- 建设虚拟工厂实训系统,实现PLC编程、设备运维等项目数字化训练
- 开展“1+X”证书试点,目前已覆盖8个职业技能领域
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247项,其中数控铣床项目连续三年包揽吉林省选拔赛冠军。2022年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3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涉及智能装备维护、工业软件开发等领域。
指标类型 | 2020 | 2021 | 2022 |
---|---|---|---|
毕业生就业率 | 96.3% | 97.1% | 97.8% |
对口就业率 | 88.5% | 90.2% | 92.4% |
升学率 | 6.7% | 8.1% | 9.5% |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8000人次,为省内装备制造企业定制“新型学徒制”班32个。技术研发方面,近两年承接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横向课题经费突破500万元,在精密检测、智能产线优化等领域形成技术服务体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