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武鸣职技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一所综合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原名武鸣县职业中学,2019年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地方产业、培养技能人才”为宗旨,开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商贸服务等四大类专业群,涵盖18个中职专业和5个高职衔接方向。校园占地23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00余人,教职工2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60%。学校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与南宁富士康、广西农垦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本地就业占比达75%以上。
作为广西县域职业教育的代表,武鸣职技校在产教融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其农业技术类专业通过“校村共建”模式,为当地火龙果、沃柑等特色农业产业链输送技术骨干;智能制造专业群则依托南宁都市圈产业转移机遇,与工业园区企业共建“订单班”。然而,学校也面临师资结构老化、高端实训设备不足、跨区域招生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级。
办学定位与特色
武鸣职技校立足武鸣区“农业大区+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形成“三农服务+产业适配”双轮驱动模式。
核心定位 | 实施路径 | 代表性成果 |
---|---|---|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 校村联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共建实训基地 | 年培训返乡农民工超2000人次 |
制造业技能人才供给 | 引入企业标准建设实训车间,推行“1.5+1.5”工学交替 | 机械加工专业对口就业率92% |
民族文化传承 | 开设壮锦技艺、骆越文化等选修课程 | 非遗技艺社团获自治区展演金奖 |
专业设置与教学资源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专业体系,重点建设5个核心专业群。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实训基地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技术 | 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疫病防治 | 智慧农业实训中心、生态养殖基地 | 广西金穗农业、武鸣富硒研究院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工坊 | 南宁比亚迪、瑞声科技 |
数字商业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直播电商实战中心、ERP沙盘实验室 | 京东物流、广西顺丰 |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优化师资结构,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类别 | 人数 | 占比 | 培养措施 |
---|---|---|---|
高级职称教师 | 102人 | 36.4% | 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年 |
“双师型”教师 | 168人 | 60.0% | 考取行业资格证书补贴制度 |
企业兼职教师 | 45人 | 16.1% | 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 |
就业与升学质量
学校以“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为目标,构建多元化发展路径。
指标 | 2022届 | 2023届 | 对比变化 |
---|---|---|---|
毕业生总数 | 1235人 | 1362人 | +10.3% |
直接就业率 | 89.5% | 91.2% | ↑1.7pp |
本地就业占比 | 73.2% | 68.5% | ↓4.7pp |
高职升学率 | 68.3% | 72.6% | ↑4.3pp |
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形成多元社会服务网络。
- 职业培训: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创业”等短期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全区14个县区。
- 技术帮扶:派出专业教师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为那桐镇火龙果基地解决病虫害问题,增产30%。
面对产业升级与教育变革的双重挑战,武鸣职技校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拓展国际交流(与东盟职业院校共建课程)等路径寻求突破。其“扎根县域、服务产业链”的办学经验,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7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