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贵港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贵港民族技术教育)

贵港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贵港民族技术教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以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基地。学校依托区域产业特色,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民族文化传承等为主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在少数民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服务、非遗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成为桂东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学校发展历程与定位

贵港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贵县(现贵港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升格为自治区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被认定为“广西民族职业教育示范校”。学校定位为“立足贵港、服务广西、辐射东盟”,重点面向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技术教育,同时承担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5-2000年民族中专基础建设期开设农林、手工艺等特色专业
2001-2015年自治区重点中职建设获评“广西民族文化教育基地”
2016年至今产教融合深化阶段与12家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专业布局与民族特色

学校现有专业28个,其中7个专业被认定为“广西民族特色优势专业”,涵盖现代农业技术、壮锦技艺、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通过“双语教学”(普通话+壮语)和“非遗工坊”实践模式,强化民族文化与技术技能的融合培养。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民族特色体现
现代农业茶叶种植与加工结合壮族山歌文化推广特色农产品
传统手工艺壮锦设计与制作引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授课
跨境产业跨境电商(东盟方向)开设越南语+电商技能课程

师资结构与教学改革

学校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12名民族工艺大师担任兼职导师。近年来推行“模块化教学+项目实战”模式,开发《壮族建筑技艺》《瑶族医药基础》等校本教材,实现民族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衔接。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高级职称教师4524.2%
民族技艺导师126.4%
企业兼职教师3820.4%

学生构成与升学就业

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73%,覆盖壮、瑶、苗等12个民族。学校与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建立“3+2”升学通道,近三年专升本录取率提升至31%。就业方面,超60%毕业生进入民族地区基层岗位,如乡村农技员、民族文化馆职员等。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毕业生总数8239451062
直接就业率89.4%91.2%93.5%
民族地区就业占比72.1%75.8%78.3%

社会服务与民族文化传承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重点面向民族地区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建成“壮绣文化创新中心”,研发壮锦纹样数据库,推动传统工艺数字化转化。与东南亚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中国—东盟民族技艺交流项目”,输出壮族织锦、铜鼓铸造等课程资源。

面对产业升级与民族技艺现代化的双重挑战,贵港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正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发民族特色活页式教材等举措,探索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路径。其“根植民族文化、对接区域产业”的办学实践,为民族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037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