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飞行航空

河北石家庄民用航空学校,介绍。

河北石家庄民用航空学校(以下简称“石家庄航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民用航空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与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双重管理。学校始建于1989年,前身为石家庄航空运动学校,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现名,并逐步发展为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民航岗位认证于一体的综合性航空人才培养基地。

河	北石家庄民用航空学校,介绍。

学校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占地约8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波音737-300、塞斯纳172等多机型实训飞机及空管模拟系统、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等先进教学设施。目前开设飞行器维修、空中乘务、航空物流、无人机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飞行器维修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示范专业。截至2023年,学校与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河北航空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累计输送近万名航空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石家庄航校的核心优势在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与民航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实施“双导师制”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高度衔接。例如,其空中乘务专业采用“理论+模拟舱实训+机场顶岗实习”三段式培养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民航客运员、安检员等资格认证,毕业时直接对接岗位。此外,学校还承担民航局认可的CCAR-147飞机维修基础培训资质,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民航技术人才储备库。

然而,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学校也面临挑战。例如,现有师资队伍中具备航空企业一线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40%,部分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新一代民航技术标准。此外,相较于中国民航大学等本科院校,其在科研创新和国际化合作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石家庄航校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初创期(1989-2005):依托航空运动基础,开展基础飞行培训与航空体育教育;
  • 转型期(2005-2015):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专,增设飞行器维修、空中乘务等民航特有专业;
  • 扩张期(2015至今):获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成波音飞机实训中心,拓展无人机、航空物流等新兴专业。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初创期(1989-2005) 航空运动学校改制,引入基础飞行训练 培养初级航空人才300余人
转型期(2005-2015) 增设民航专业,通过教育部评估 飞行器维修专业获国家级示范称号
扩张期(2015-今) 建设波音实训中心,新增无人机专业 校企合作覆盖率达100%,就业率超98%

专业布局与核心资源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民航产业链需求,形成“维修+服务+技术”三大集群。其中,飞行器维修专业群涵盖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等方向;航空服务专业群包括空中乘务、地面服务、航空物流管理;新兴技术类则聚焦无人机应用与航空信息技术。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实训设备 合作企业
飞行器维修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波音737-300实训飞机、航空发动机拆解平台 国航、东航工程技术公司
航空服务 空中乘务 A320模拟客舱、客舱服务训练系统 河北航空、首都机场集团
新兴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大疆植保无人机、多轴模拟器 中航无人机公司、京东物流

校企合作模式对比

石家庄航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但与同类院校相比仍存在差异化特点:

th>
合作维度 石家庄航校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订单班比例 85%专业实施订单培养 70%专业覆盖 60%专业覆盖
实训设备来源 企业捐赠+政府购置 校企联合采购 自主建设为主
师资共享机制 企业技师驻校授课 轮岗交流+联合教研 兼职教师库制度

通过对比可见,石家庄航校在企业资源整合力度上优于同类院校,但师资双向流动机制仍需完善。其“企业捐赠设备+校方配套”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虽能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但也导致部分设备型号与行业现役机型存在代差。

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学校构建了“升学+就业”双通道发展体系。每年约30%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中国民航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其余学生进入民航企业基层岗位。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与空军招飞局合作开展航空预备役人才选拔,近5年累计输送12名毕业生进入空军航空大学深造。

在职业技能认证方面,学校是华北地区首个实现“学历证书+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CCAR-147)+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三证融通的院校。2023年数据显示,其飞行器维修专业学生平均持有2.3项职业资格证书,显著高于省内中职院校平均水平。

然而,学生横向流动能力受限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专业设置高度匹配民航岗位,毕业生跨行业就业占比不足5%,职业转型灵活性较低。对此,学校近年尝试开设“航空英语+跨境电商”辅修课程,探索“航空+”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社会服务与行业贡献

作为华北地区民航职教重要节点,学校承担多项社会职能:

  • 技术培训:年均为行业提供短期培训超5000人次,包括航空安全员复训、无人机驾驶员考证等;
  • 技能竞赛:连续承办河北省航空技能大赛,2023年包揽飞机维修赛项前三名;
  • 标准制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航空类专业教学标准》等国家标准编制工作。
年份 社会培训量 竞赛获奖数 标准参与项目
2020 3800人次 省级一等奖2项 无人机应用课程标准
2021 4500人次 国家级二等奖1项 航空物流实训规范
2022 5200人次 省级特等奖1项 飞机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2023 6100人次 行业金奖3项 民航英语口语等级标准

数据显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但对比中国民航大学等本科院校,其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层面的贡献度仍有差距。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feixing/198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