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大学分数线

常州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常大排名与录取线)

常州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全国排名稳居前200名,部分优势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展现出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录取分数线方面,理科位次长期保持在江苏省前6万名左右,文科则稳定在前1.5万名区间,与同层次省属高校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从多维度分析,该校呈现出“工科见长、多科协同”的发展特征,尤其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但人文社科领域仍需突破。

常	州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一、学科排名与专业实力分析

根据2023年主流榜单数据,常州大学在软科中国高校排名中位列第138位,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国内第127位,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164位。学科层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行列,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在省内具备较强竞争力。

排名类型具体排名关键指标
软科中国高校排名第138位科研规模、学科均衡性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国内第127位学术声誉、国际合作
ESI全球学科排名石油工程前1%高被引论文数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在《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虽未上榜,但其医学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形成交叉学科优势,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长率达25%。

二、录取分数线动态变化

2020-2023年数据显示,常州大学在江苏省物理类录取最低分波动区间为543-567分(对应位次6.2万-5.8万),历史类为538-562分(位次1.45万-1.38万)。省外招生中,河南省理科投档线从2020年的602分升至2023年的618分,安徽省文科投档线稳定在580-588分区间。

年份/地区江苏物理类江苏历史类河南理科安徽文科
2020543分(6.2万)538分(1.45万)602分580分
2023567分(5.8万)562分(1.38万)618分588分

对比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同类院校,该校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低5-8分,但化工类专业分数线高出省均值10分以上,反映出学科特色的市场认可度。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学校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3‰。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7项。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在Nature Energy等顶刊发表论文23篇。

指标类型具体数据对标院校
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联合实验室江苏科技大学(5个)
年度科研经费18.7亿元南通大学(16.2亿)
产学研转化率34%江南大学(41%)

但在人文社科领域,该校仅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存在显著差距,这种“重工轻文”的格局在综合排名中形成结构性制约。

四、国际化发展水平

学校与40余个国家(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留学生规模达1200人。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国际化排名中位列国内第97位,QS国际师资指标得分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

国际化指标常州大学参照院校
海外教师占比18%西交利物浦大学(65%)
国际联合培养项目23个宁波诺丁汉大学(45个)
PCT国际专利申请47件江苏大学(89件)

虽然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但与中外合作大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全英文授课专业数量(现有8个)和国际顶尖期刊合作方面亟待加强。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9.7%,签约制造业国企人数占比23%,较全省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石化、徐工集团、远景能源等,平均起薪达到6800元/月。

就业指标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
国企就业率38%29%31%
重点行业吻合度82%65%71%
毕业三年晋升率74%68%70%

但需注意,毕业生在金融、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渗透率仅为12%,职业转型速度慢于深圳大学等应用型高校,反映出专业设置与产业变革的适配性需进一步优化。

六、区域经济服务能力

学校与常州市共建“新能源科创走廊”,近三年为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20项,技术交易额年均增长21%。在石墨烯制备、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区域GDP增长约18亿元/年。

服务指标常州大学地方高校均值
校企共建平台数47个32个
成果转化收益2.3亿元1.1亿元
本地就业贡献率41%28%

然而在高端人才留存率(当前为29%)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方面,仍落后于东莞理工学院等珠三角高校,需强化“学科-产业”双向赋能体系。

七、生源结构与质量优化

2023年新生中省内生源占比68%,农村专项计划录取比例提升至15%。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选拔的学生平均高出常规线12分,保研率从2018年的3.2%提升至当前的5.8%。

生源指标常州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均值
省外优质生源占比32%41%
学科竞赛获奖新生占比17%13%
升学深造率28%25%

但对比南京工业大学等同类高校,该校在吸引中西部优质生源方面缺乏针对性政策,且转专业门槛较高(当前成功率为35%),影响学生发展预期。

八、发展潜力与挑战研判

从“双一流”动态调整机制看,该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望冲击国家第二轮“双一流”遴选,但需在以下方面突破:一是国家级人才总量(当前97人)距“百强高校”标准尚有差距;二是高水平论文数量(2023年Nature/Science子刊发文17篇)较浙江工业大学等校偏低40%;三是社会捐赠收入(年均0.8亿元)仅为南方科技大学的1/5。

建议重点推进三大战略:构建“新能源+”学科群,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人才高地;深化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资格;实施“常大英才”计划,未来五年引进50名海外优青学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fenshu/3503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