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铁乘务

兰州铁路学校现状(兰铁校现况)

兰州铁路学校(简称“兰铁校”)作为西北地区铁路系统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多专业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依托铁路行业背景,构建了涵盖铁道运输、工程技术、信号控制等领域的特色专业体系,并与多家铁路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扩建校区、升级实训设备、优化师资结构等举措,显著提升了教学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然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及高铁技术迭代加速,兰铁校在专业更新速度、产教融合深度、跨区域招生竞争等方面面临挑战。当前,学校正处在传统优势巩固与新兴领域拓展并行的关键阶段,需平衡行业需求导向与教育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应对铁路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兰州铁路学校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铁道部西北铁路技术学校,2005年划归地方管理后更名为现名。学校始终以服务铁路系统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根植轨道、校企联动”的办学特色。现有在校生规模超8000人,其中铁道机车、铁道供电、铁道信号等专业占比达65%,年均向中国铁路兰州局、西安局等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00余人。

年份在校生数铁路类专业占比校企合作单位数量
2018620062%45
2021780068%63
2023830071%79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5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实训+认证”模块化设计,引入铁路行业标准与1+X证书制度。例如,铁道机车专业课程包含《电力机车控制》《轨道车辆检修》等实务课程,并与中车集团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项目职业资格证书
铁道机车运用牵引电机维护、制动系统调试HXD1型机车模拟驾驶轨道车辆驾驶证
铁道供电技术接触网施工、变电所运维10kV配电柜装配实训高压电工证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联锁系统编程、信号检测CTC调度仿真操作信号工职业资格证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截至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4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7%。近五年累计承担省部级教改课题12项,开发校本教材24部。与企业共建“高铁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在轨道监测、智能调度等领域取得专利8项。但横向对比显示,兰铁校在高学历教师比例(硕士以上仅占45%)和科研经费投入(年均300万元)方面仍落后于东部同类院校。

指标兰铁校南京铁道职院吉林铁院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52%49%
硕士以上教师占比45%68%63%
年科研经费(万元)300850620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实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中国铁路兰州局、中铁电气化局等企业联合开设“复兴号”司机班、“智慧供电”订单班。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2.3%,对口就业率81.5%,但升学率仅6.8%,低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薪资数据显示,毕业生平均起薪4800元/月,略高于甘肃省高职均值,但低于铁路类院校TOP10院校的5500元/月。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89.7%91.2%92.3%
对口就业率78.4%80.1%81.5%
平均起薪(元/月)450047004800

五、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占地480亩,建有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包括CRH5型动车组模拟舱、城市轨道站台实景教学区。信息化方面,建成“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在线教学覆盖率85%,但相较于发达地区院校,在虚拟仿真资源库建设(仅覆盖核心专业)、物联网设备接入率(65%)等方面仍有差距。

六、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兰铁校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高铁新技术(如智能调度系统、磁悬浮技术)对师资知识结构的更新压力;二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铁路人才标准提升需求;三是新能源轨道交通(如氢能源机车)专业布局滞后问题。与此同时,学校正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筹备“跨境铁路运维”新专业,并计划与俄罗斯、东盟院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未来,兰铁校需在保持传统铁道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加速向智能建造、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延伸,通过深化“政-校-企-研”四方协同,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铁路人才培养体系。这既需要强化与国铁集团的技术对接,也需借鉴德国“双元制”、瑞士“学徒制”等国际经验,推动职业教育标准与产业升级同步演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tie/1523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