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覆盖本科各年级,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课程结构。学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程,同时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增设了《经济伦理学》《商业社会责任》等特色选修课,强化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教学方式上,学院注重创新:
- 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时事热点和经济现象融入理论讲解;
- 推广“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
- 引入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在线资源拓展学习深度。
此外,学院定期邀请优秀校友、行业专家开展思政讲座,以真实案例诠释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二、实践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构建了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 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赴西柏坡、129师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学习;
- 开展“经管青年说”辩论赛、党史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
-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与社区、企业合作设立实践项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院通过“一院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品牌,例如“企业家精神培育计划”和“诚信文化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校园活动。学生社团如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乡村振兴研习社等,也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思政专项培训;
- 实施“思政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理论功底深厚的指导专家;
- 鼓励教师申报思政类教研课题,近三年立项省级课题5项。
在协同育人方面,学院建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联合备课制度,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融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专题,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强化“合规经营”理念。辅导员队伍则通过主题班会、生涯规划指导等形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四、学生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培养成效
学院的思政教育成效显著体现在学生发展层面:
-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
- 在“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事中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 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参军入伍人数逐年上升。
通过跟踪调查显示,超过85%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对自身职业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疫情期间,学生自发组织的“抗疫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超2000小时,反映出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
五、现存问题与未来优化方向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学院思政教育仍存在提升空间:
- 部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尚需深化;
- 实践教学资源的覆盖面有待扩展;
- 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需进一步加强。
未来,学院计划从以下方面优化:
- 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库,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 建设虚拟仿真思政实践平台,突破时空限制;
- 构建“大思政”评价体系,将育人效果纳入学科考核指标。
六、结束语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全员参与的育人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需求、专业特色的深度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