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立足首都、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职院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学院通过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是注重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强化实践育人,依托首都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校企协同等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吸引力。总体来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在教育资源整合、师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院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 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双组长制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保政策落地。
- 制度保障:制定《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教学目标、考核标准和资源保障。
- 资源调配: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改革、师资培训和实践基地建设,优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院严格遵循教育部要求,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程,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 课程内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融入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专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研讨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主题时,引入大国工匠事迹,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 师资队伍:通过“内培外引”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市级培训、校际交流,确保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
学院坚持“全员育人”理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格局。- 挖掘思政元素:各专业结合学科特点,提炼职业伦理、社会责任等思政点。例如,护理专业强调“生命至上”的医德教育,建筑工程专业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 示范课建设: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公开课、教学竞赛等方式推广经验,带动全体教师参与。
- 校企协同:邀请行业劳模、技术能手走进课堂,分享职业成长故事,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实践育人体系的特色与实效
学院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构建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 红色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教育。
- 志愿服务:依托“首都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大型赛会服务等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 职业实践:通过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等途径,让学生在一线岗位中锤炼意志、提升职业素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
针对新时代学生特点,学院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指尖上的思政课堂”。- 平台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党史微课”“青年榜样”等内容,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 线上活动:开展“云端主题党日”“网络思政辩论赛”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
- 舆情引导: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成效
通过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入党申请书提交率逐年提高,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等主题活动。
- 社会责任感提升: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市级表彰。
- 职业发展明确: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比例持续增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师资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效率待提升等。未来,学院将重点从以下方面发力:- 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开发更多校本特色教学资源。
- 强化师资培训:通过“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等机制,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 拓展实践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的合作,打造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