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珠海职院校训历史)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明德、敬业、乐学、善技”,这八字箴言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体现了对师生品德、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及实践能力的全面要求。“明德”强调道德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业”倡导职业精神的培养;“乐学”鼓励终身学习的积极态度;“善技”则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导向。校训的历史可追溯至学校创立之初,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学校立足地方产业需求,逐步形成了这一兼具时代特色与职教特色的核心理念。校训的演变反映了学校从基础技能培训到综合性高职教育的转型历程,也见证了珠海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正式表述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明德、敬业、乐学、善技”,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标识。它从四个维度诠释了高职教育的价值追求:
  • 明德: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职业人。
  • 敬业:源自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要求学生热爱专业、尊重职业规范,契合珠海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 乐学:倡导主动学习、创新探索的精神,呼应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趋势。
  • 善技:突出“工匠精神”,体现学校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色。

校训的简洁表述背后,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思考,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精髓,又融合了现代职教理念。

珠	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80年代的多所地方职业培训学校。在2004年正式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校训的提炼被提上日程。早期的办学中,学校侧重技能传授,校风更倾向于“技精于勤”的单一导向。随着珠海产业结构升级,学校在2010年前后启动文化重塑工程,最终确立现校训,其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初创期(1980-2004年):以“技术立校”为口号,未形成完整校训。
  • 整合期(2004-2010年):提出“德技双修”的过渡性理念,为校训奠定基础。
  • 成熟期(2011年至今):经全校师生讨论、专家论证,校训正式发布并写入章程。

这一演变与珠海从“小而美”向“强而精”的城市定位转变同步,校训中的“善技”即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需求的直接回应。

校训与办学定位的深度契合

校训的每个关键词均与学校的办学实践紧密关联。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围绕珠海“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将“善技”具化为“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教学体系。例如,格力电器订单班直接引入企业标准,践行“敬业”精神培养。

“乐学”体现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校推广项目式学习、跨专业实训,近五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年均增长20%。“明德”则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路径落实,例如开设“珠海红色文化”选修课,强化本土文化认同。

校训的文化载体与传播

为深化校训影响力,学校构建了多层次的文化传播体系:

  • 视觉系统:校训石刻位于主校区广场,校徽、宣传册均突出八字主题。
  • 行为规范:教师评价纳入“敬业”指标,学生评优增加“明德”权重。
  • 品牌活动:持续举办“善技大师讲堂”“乐学文化节”等特色项目。

这些载体使抽象理念具象化,校训逐渐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坐标。2022年校园文化调研显示,92%的师生能准确复述校训内容。

校训对人才培养的实际影响

校训的落地显著提升了育人成效。在道德层面,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从2015年的58%升至2023年的89%;在技能层面,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典型案例包括:

  •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敬业”精神服务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获市政府表彰。
  • 智能制造学院团队以“善技”能力研发的自动化设备获国家专利。

这种影响也辐射至校企合作,企业满意度调查中,“职业素养高”成为毕业生最突出的标签。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新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明德”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善技”则需应对人工智能对传统技能的挑战。学校正探索:

  • 将“数字素养”纳入“善技”评价体系。
  • 通过“湾区青年工匠计划”深化“敬业”内涵。

珠	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

未来,校训将继续指引学校在产教融合、文化传承中发挥高职院校的独特作用,为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输送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全文约3600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54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