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铁道交通领域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行业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育人体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教学、党团活动、校企合作等多维度途径,学院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成效显著。特别是在铁道行业的红色基因传承上,学院通过组织铁路精神宣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强化学生的使命意识和家国情怀。总体来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专业课程为延伸、选修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如下:
- 课程设置科学化:学院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并紧密结合铁道行业特点,开发了《铁路职业道德》《中国铁路发展史》等特色选修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 教学方式多样化: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结合信息化手段(如慕课、微课),提升课堂吸引力。例如,在讲授“工匠精神”时,引入铁路劳模事迹,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价值。
- 实践教学常态化:将思政课堂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参与铁路志愿服务、春运实践等活动,深化理论认知。
二、党团组织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育人
学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
- 党建引领:学生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微党课”等活动,发展学生党员时注重思想政治表现,树立先进典型。
- 团学活动:团委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铁路精神演讲比赛”等品牌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行业认同感。
- 文化浸润:依托校史馆、铁路文化长廊等载体,弘扬“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铁道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
三、校企合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学院充分利用与铁路企业的合作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实习实训环节:
- 联合培养机制:与呼和浩特铁路局等企业共建“思政+技能”双导师制,企业劳模担任校外辅导员,分享职业成长经历。
- 实习思政化:在顶岗实习中设立“思政考核指标”,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思政报告,反思职业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校企文化共育: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开展“铁路安全与职业规范”讲座,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工匠精神。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创新拓展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学院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新平台:
- 新媒体矩阵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发布“铁道青年说”“党史微课堂”等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 网络舆情引导:组建师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
- 虚拟实践探索:利用VR技术模拟铁路作业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安全生产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特色亮点
经过多年实践,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鲜明特色:
- 行业导向鲜明:将铁路行业的“安全、责任、奉献”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
- 实践育人突出:学生通过参与铁路春运、抗疫运输等国家重大任务,深化了对“交通强国”使命的理解。
- 品牌活动辐射广:“铁路工匠进校园”“红色铁路研学”等项目成为区域思政教育标杆,多次获省级表彰。
六、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学院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 师资队伍优化: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协同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 资源整合深化:挖掘更多铁路行业的思政案例,开发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
- 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动态化的思政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注重学生长期行为反馈。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未来,学院需继续深化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为培养新时代铁路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