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四川传媒学院招生计划详细分析(川传招生详解)

四川传媒学院招生计划详细分析 四川传媒学院作为西南地区知名的传媒类高等院校,依托行业资源和学科优势,近年来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及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招生计划紧密结合传媒行业发展趋势,覆盖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特色专业,同时注重学科交叉与国际化合作。从招生方式看,学院通过普通高考、艺术类校考、高职单招等多渠道选拔学生,并针对不同生源地制定差异化计划。此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等专项招生中体现社会责任。以下从招生规模、专业布局、录取规则等维度展开详细分析,为考生提供全面参考。 ---

一、招生规模与区域分布

四川传媒学院近年来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年均本科招生人数约5000人,专科招生约3000人,总体呈现“本专并重”的格局。招生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重点生源地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南省份,同时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具体特点如下:
  • 分省计划动态调整:根据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和历年录取率,对招生名额进行优化分配,例如四川省内占比约40%,省外计划中河南、山东等生源大省占比显著提升。
  • 专项计划补充:设置乡村振兴专项、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每年预留5%左右名额面向贫困地区或特殊群体考生。
  • 国际化招生试点:与海外高校合作开展“2+2”双学位项目,招收部分国际学生,逐步扩大港澳台侨联招规模。
---

二、专业设置与特色方向

学院以传媒艺术为主体,工学、文学、管理学多学科协调发展,2023年本科招生专业增至36个,专科专业20个。核心专业群包括:
  • 艺术类主导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含综艺节目制作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含电竞解说方向)、表演(影视戏剧方向),均需通过校考或省级统考。
  • 新兴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VR/AR应用)、网络与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智能科学与技术(传媒大数据分析)等,强调“技术+艺术”融合。
  • 专科实践导向:影视动画、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专业,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就业率达95%以上。

此外,学院每年动态调整专业,例如2023年新增“元宇宙内容创作”微专业,响应行业前沿需求。

四	川传媒学院招生计划详细分析

---

三、录取规则与选拔机制

录取规则因专业类别和招生批次而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艺术类校考专业:综合成绩按“专业成绩×70%+文化成绩×30%”计算,部分专业设置单科分数线(如播音专业要求语文≥90分)。
  • 普通文理科专业:采用“分数优先”原则,部分专业对数学或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如广告学要求英语≥105分)。
  • 高职单招:由“文化素质测试+职业技能测试”组成,职业技能测试侧重实操能力考核。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推行“专业志愿级差”制度,第一志愿未录取时,后续志愿按1-3分级差递减投档,建议考生合理填报梯度。

---

四、特殊类型招生政策

为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学院实施多元录取机制:
  • 高水平艺术团:招收在舞蹈、声乐等领域获省级以上奖项的考生,文化课可降20分录取。
  • 校企合作订单班:如与腾讯云共建的“数字传媒工程师班”,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学费减免30%。
  •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招生名额,实行单独划线,优先录取服役期间立功的考生。
---

五、培养模式与就业支撑

学院通过以下举措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 产教融合:与央视、湖南广电等共建实训基地,大三年级进入“项目制”学习,参与真实传媒项目。
  • 国际化培养: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韩国中央大学交换学习,国际交流比例达10%。
  • 就业服务:每年举办传媒类专场招聘会超50场,毕业生入职主流媒体、互联网大厂的比例逐年上升。
---

六、招生趋势与建议

未来几年,四川传媒学院招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艺术类校考门槛提高,部分专业取消“初试+复试”改为线上提交作品集;二是非艺术类专业扩招,如网络与新媒体计划增幅达15%;三是强化乡村振兴专项,对脱贫县考生实施学费减免政策。

四	川传媒学院招生计划详细分析

考生需注意:艺术类考生应提前关注校考大纲变化,文化课成绩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普通类考生可关注新兴专业的就业前景,避免扎堆传统热门专业。

--- (全文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97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