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扎根革命老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学校结合师范教育特色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了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为延伸、文化为浸润的“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强化理论教学、创新实践载体、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学校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同时依托吕梁地区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尽管在资源整合与信息化手段应用上仍有提升空间,但总体来看,该校思政教育成效显著,为区域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政治素质过硬的师资人才。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系统性规划,将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全过程:- 组织保障: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保政策落地。
- 制度完善:制定《思政课建设标准》《课程思政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教学目标、考核标准与责任分工。
- 资源整合: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改革与实践基地建设,与地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融合
在课堂教学层面,学校着力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思政课程创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教学,结合吕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现实案例,增强理论说服力。开设“红色文化概论”等特色选修课,深化学生对本土革命精神的理解。
课程思政全覆盖:要求专业教师挖掘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如语文教育专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学课程强调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形成“门门有思政”的氛围。
此外,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近年获省级思政课教学奖项3项。三、实践育人体系的特色与成效
学校将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延伸,构建多元化活动体系:- 红色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开展“重走革命路”主题活动,年均参与超2000人次。
- 志愿服务:依托师范生特长,开展“支教老区”“理论宣讲进社区”等项目,其中“黄土高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获省级表彰。
- 文化浸润:举办“吕梁精神”演讲比赛、红色戏剧展演等活动,以艺术形式传递价值观。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支撑
学校通过“引育并举”提升思政教育队伍水平:人才引进:近年招聘专职思政课教师8名,其中博士2名,并聘请地方党史专家、劳动模范担任兼职教师。
培训提升: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研修,组织“思政大讲堂”校内培训,覆盖率达100%。
科研方面,设立思政专项课题,鼓励教师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近三年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获批省级课题5项。五、信息化手段与新媒体应用
为适应学生认知特点,学校探索“互联网+思政”模式:- 线上课程:开发“吕梁红色记忆”微课系列,利用学习强国、学堂在线等平台拓展学习资源。
- 新媒体传播:运营“吕师青春”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党史故事、政策解读,粉丝量突破1万。
- 智慧课堂:运用VR技术还原革命场景,提升教学沉浸感,相关案例入选省级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
六、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学校思政教育仍面临挑战: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挖掘深度不足,民办校区与主校区资源调配存在差异。
学生参与度分层:低年级学生实践活动参与率高,但高年级因实习压力参与积极性下降。
未来计划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地联动、完善激励制度等措施进一步突破瓶颈。 --- 文章内容完整结束,无备注说明。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