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广州工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广工商思政教育)

广州工商学院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立足国家政策导向,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育人、文化浸润等多元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思政教育特色鲜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依托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学院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如运用数字化平台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思政课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来看,广州工商学院的思政教育体系较为系统,但在师资队伍优化和课程深度拓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广州工商学院将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专业课程为延伸的融合式课程体系。具体特点包括:

广	州工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

  • 课程覆盖全面: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覆盖所有专业学生,确保理论教育的系统性。
  • 教学形式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等互动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引入大湾区建设案例,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
  • 课程思政深化: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如商科专业融入“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主题,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实践育人体系与社会服务成效

学院注重通过实践强化思政教育效果,构建了“校内+校外”双轨并行的实践模式:

  • 校内实践平台:设立红色文化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主题演讲、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 校外社会实践:与地方企业、社区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知。
  • 成果转化显著: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多次获奖,其社会调研报告被地方政府采纳,体现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

学院通过多项措施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 人才引进与培训:聘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思政课研修班,更新教学理念。
  • 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活动,促进教师交流经验。部分教师获评省级“思政课教学能手”,示范效应显著。
  • 科研支撑教学:鼓励教师申报思政类课题,近三年立项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反哺课堂教学,提升理论深度。

四、数字化赋能与教育形式创新

学院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思政教育边界:

  • 线上资源建设:开发“智慧思政”平台,整合慕课、微课等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四史”教育专题模块点击量超万人次。
  • 新媒体矩阵联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发布思政内容,以短视频、漫画等形式传播正能量,触达年轻群体。
  • 数据驱动评价:运用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情,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五、校园文化建设与价值观浸润

学院通过文化载体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价值观:

  • 红色主题活动:每年举办“党史学习月”“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
  • 榜样引领作用:评选“道德标兵”“优秀党员”等典型,通过事迹宣讲激励学生见贤思齐。
  • 环境育人设计:在校园中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雕塑、文化长廊,强化视觉熏陶。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广州工商学院的思政教育仍面临以下挑战:

  • 师资结构需优化:部分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需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 课程深度待提升:部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尚显生硬,需进一步挖掘结合点。
  • 实践资源不均衡:校外基地多集中于珠三角地区,跨区域实践机会有限。

广	州工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

未来,学院可结合“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进一步整合校企资源、拓展实践渠道,并加强跨学科教研合作,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章结尾 广州工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扎实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通过持续优化师资、深化课程改革、扩大实践覆盖面,学院将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09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