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校训的
齐鲁工业大学的校训是"明德励志,崇实尚能",这八个字深刻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明德"强调道德修养,要求学生以高尚的品格立身;"励志"则倡导树立远大志向,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崇实"突出务实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尚能"强调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追求卓越。这一校训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契合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为学校师生提供了精神指引和行为准则。通过校训,齐鲁工业大学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齐鲁工业大学校训的历史渊源
齐鲁工业大学的校训"明德励志,崇实尚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逐步凝练而成。学校前身为1948年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历经多次合并与更名,2013年由山东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持“厚德强技”的育人传统,校训的最终确立是对这一传统的升华。
- 明德:源自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励志:体现学校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与工业强国的办学定位相呼应。
- 崇实:继承齐鲁文化中“重实际、黜虚浮”的务实精神。
- 尚能:彰显应用型高校的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训“明德励志”的内涵解析
"明德励志"是校训的上半部分,侧重精神层面的引导。"明德"要求师生以德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校通过思政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励志"则强调目标的设定与坚持。齐鲁工业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大学,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特别是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特色学科领域深耕。例如,学校通过“齐鲁工匠”评选、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
校训“崇实尚能”的实践意义
"崇实尚能"是校训的下半部分,直接关联学校的办学实践。"崇实"体现为:
- 课程设置注重产教融合,与海尔、浪潮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
- 科研方向聚焦行业需求,如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的服务地方经济。
"尚能"则表现为:
- 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 建立“学分置换”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与专利研发。
校训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齐鲁工业大学将校训融入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 物质文化层面:校训石刻矗立于主广场,教学楼内悬挂相关主题艺术作品。
- 制度文化层面:将“崇实”要求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学生评优侧重德能并重。
- 行为文化层面:定期举办“明德大讲堂”“技能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校训对人才培养的具体影响
在"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指引下,学校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 德育体系:开设“齐鲁文化概论”必修课,建立志愿服务学分制。
- 能力体系:工程类专业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文科专业强化案例教学。
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省级道德模范等典型,印证了校训的实践成效。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传承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的内涵:
- 数字化转型:将“尚能”延伸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技能培养。
- 国际化拓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使“崇实”精神与国际工程教育标准对接。
未来,学校计划将校训精神进一步融入学科建设,如增设“工程伦理”课程,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持续彰显其时代生命力。
结语
齐鲁工业大学的校训"明德励志,崇实尚能"既是历史积淀的结晶,也是面向未来的承诺。它既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也推动着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稳步前行。通过全面贯彻校训精神,学校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