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津电校训历史)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历史与意义评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厚德、笃学、力行、创新”。这八个字凝练了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既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又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技能与实践的重视。“厚德”强调品德修养,“笃学”倡导严谨治学,“力行”突出实践精神,“创新”则呼应时代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校训的历史可追溯至学院的创立初期,随着学院从单一学科到多领域综合发展的转型,校训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遵循。它不仅是对学生的期许,也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精神动力。

一、校训的提出与背景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天津无线电工业学校,早期以培养无线电技术人才为主。随着时代发展,学院逐步扩展专业领域,并于200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校训的正式确立与这一转型密切相关。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院需要一套既能传承历史,又能面向未来的核心价值体系。
  • 时代需求:21世纪初,中国制造业升级对技术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校训中的“力行”“创新”直接回应了这一需求。
  • 教育传统:学院长期注重实践教学,“笃学”与“厚德”延续了早期“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二、校训的逐字解读与文化内涵

1. 厚德:立德树人的根本 “厚德”源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道德修养的根基性。学院将德育贯穿于课程体系,如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组织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成为德技并重的技术人才。 2. 笃学:专业精神的体现 “笃学”出自《论语》“笃信好学”,要求师生以专注态度对待专业知识。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紧密结合。 3. 力行:职业教育的核心 “力行”源自朱熹“知行相须”,突出“做中学”的理念。学院90%以上的专业课程包含实践环节,学生参与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的比例逐年提升。 4. 创新:与时俱进的动力 “创新”是校训中最具时代性的部分。学院鼓励师生参与技术研发,近五年获得国家专利超百项,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企业生产。

三、校训的历史演变与精神传承

校训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 初创期(1950s-1980s):以“严谨、求实”为隐性宗旨,未明确表述校训。
  • 发展期(1990s-2000s):提出“技术立校、实践强校”的初步理念。
  • 定型期(2001年后):正式确立八字校训,并写入学院章程。
2008年学院搬迁至海河教育园区时,校训被镌刻于主楼广场的巨石上,成为校园文化地标。

四、校训与学院发展实践的融合

1. 教学体系中的渗透 学院将校训分解为具体的培养标准:
  • “厚德”对应思想品德学分制;
  • “笃学”体现“1+X”证书制度;
  • “力行”转化为模块化实训项目;
  • “创新”融入双创教育课程。
2.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校训通过多种形式呈现:
  • 新生入学教育必讲校训故事;
  • 校史馆设校训专题展区;
  • 年度“校训标兵”评选活动。

五、校训的社会影响与时代价值

校训不仅塑造了学院品牌,还辐射至行业领域:
  • 企业认可: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与学院共建订单班,明确将校训精神纳入人才评价标准。
  • 区域服务:师生团队依托“创新”理念,为天津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方案超200项。
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今天,校训中的“力行”与“创新”正成为学院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支点。

六、校训的当代诠释与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兴起,校训被赋予新内涵:
  • “厚德”延伸至数据伦理教育;
  • “创新”聚焦跨学科技术融合。
学院计划将校训精神进一步融入数字校园建设,例如开发虚拟仿真德育场景、建立创新工坊孵化平台等,使传统价值与未来教育形态深度结合。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既是历史的沉淀,也是发展的指南。从无线电修理车间到智能化实训中心,从“工匠精神”到“数字素养”,八字校训始终以动态包容的姿态,见证并推动着这所老牌职院校的转型升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20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