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南科院思政教育如何)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立足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公办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形成了“理论+实践”“课堂+岗位”“校内+校外”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与专业教育、技能训练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大思政”工作矩阵,学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尤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职业伦理等思政元素,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同与社会责任意识。

在实践层面,学校依托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基地,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活动,通过实地研学、企业实习等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同时,其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较为完善,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微党课、主题云班会等活动,适应了青年学生的认知习惯。总体来看,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实用性导向,又保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与工作机制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建立了党委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 组织领导体系: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牵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保资源投入与政策落实;
  • 制度建设: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计划》等文件,明确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的思政责任;
  • 考核评价:将思政教育成效纳入院系考核指标,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强化全员育人导向。
学校还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题研究,近三年立项省级以上思政类课题10余项,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保障。

二、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方面,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

  •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采用专题教学、案例研讨等模式,如“中国制造2025”专题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增强课堂吸引力;
  • 课程思政全覆盖:要求所有专业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化工专业在实训中强调“绿色生产”理念,商学院将诚信经营嵌入市场营销课程;
  • 校本教材开发:编写《新时代高职生劳动教育读本》等特色教材,结合产业案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教学竞赛、示范课评选等活动,学校培育了20余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教师参与率达95%以上。

三、实践育人体系的特色创新

学校紧扣职业教育特点,打造了“三阶递进”实践思政模式:

  • 红色文化浸润:组织学生赴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等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每年参与人次超3000;
  • 产教融合实践:在合作企业设立“思政实践岗”,如与南化集团共建“劳模工作室”,让学生在岗位实操中感悟工匠精神;
  • 志愿服务品牌化:成立“科技之光”志愿服务队,围绕社区科普、乡村振兴开展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
此外,学校将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思政评价体系,近两年获得“互联网+”大赛红色赛道省级奖项5项。

四、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

针对数字原住民学生群体,学校构建了“一网两微多端”的新媒体矩阵:

  • 平台建设:开发“南科青马”在线学习平台,集成微视频、互动测试等功能,注册用户覆盖全校学生;
  • 内容生产:师生合作制作《党史里的化学故事》系列短视频,以专业关联提升传播效果;
  • 舆情管理: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引导校园热点话题,连续三年获评江苏省高校网络育人优秀案例。
疫情期间,学校通过云端组织“战疫思政课”“云升旗”等活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支撑保障

学校实施“思政育师”工程,多维度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 分层培训:新教师岗前必修思政教育模块,骨干教师参加井冈山、延安等专题研修;
  • 团队建设:组建跨专业思政教学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备课;
  • 激励机制:设立“最美思政教师”奖项,在职称评审中单列思政育人成果评价指标。
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师硕博比例达85%,2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

六、育人成效与社会反馈

经过系统化建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 学生素养提升:近年毕业生党员比例稳定在15%以上,参军入伍人数年均增长20%;
  • 社会认可度: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职业操守好、团队意识强”,相关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 示范效应:牵头成立南京高职园思政教育联盟,辐射带动区域院校共同发展。
在江苏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测评中,学校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级。

七、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面对新时代要求,学校仍需在以下领域深化探索:

  • 数字化转型:需加强AI、VR等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开发更多沉浸式学习场景;
  • 评价体系完善:当前思政效果评价偏重显性指标,需建立更科学的长效跟踪机制;
  • 校企协同深化:如何将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仍需进一步突破。
通过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创新方法路径,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继续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21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