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佳大校训历史)

佳木斯大学校训及其历史的 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是该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核的高度凝练,体现了对道德修养、学术追求与实践能力的综合重视。校训中的“明德”源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培养高尚品德;“砺学”则彰显了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而“崇尚实践”呼应了现代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趋势,尤其契合佳木斯大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定位。这一校训的形成与学校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反映了其在东北地区高等教育领域的历史积淀与服务地方的使命。下文将从校训的文本内涵、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

一、佳木斯大学校训的文本解析

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由八个字组成,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均包含深刻的哲学底蕴和教育导向。

1. 明德砺学:道德与学术的双重基石

佳	木斯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

  • 明德:强调道德教育为先,要求师生以“德”立身,传承中华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
  • 砺学:“砺”取自“磨砺”,寓意学习需经刻苦钻研,体现学校对学术严谨性与创新性的追求。

2. 崇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

  • 这一部分突出学校立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鼓励师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实践导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需求相契合,反映了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佳木斯大学校训的历史渊源

校训的形成与佳木斯大学的办学历史密不可分。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47年成立的合江军区卫生干部学校,后经多次合并与更名,于1995年由原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合并组建为综合性大学。校训的正式确立伴随这一整合过程,其内涵融合了各合并院校的传统:

1. 早期院校的德育传统

  • 医科院校注重“医者仁心”,工科院校强调“工匠精神”,这些理念为“明德”与“砺学”提供了历史基础。

2. 合并后的定位转型

  • 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校训突出“实践”是对应用型办学方向的明确回应。

三、校训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

校训的表述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下特点:

1. 儒家文化的传承

  • “明德”直接关联儒家经典,而“砺学”则呼应“学不可以已”的荀子思想。

2. 现代高等教育的创新

  • “崇尚实践”与传统“知行合一”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契合当代“新工科”“新医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四、校训的现实意义与践行案例

佳木斯大学通过具体措施将校训融入办学全过程:

1. 德育体系的构建

  • 开设“明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与学术大家开展讲座。
  • 设立“砺学奖学金”,表彰学术表现突出的学生。

2. 实践平台的拓展

  • 与本地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如医科生参与基层医疗支援,工科生助力装备制造研发。

五、校训对师生与学校发展的影响

校训不仅是口号,更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

1. 学生层面

  • 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中平衡发展,近年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比例显著提升。

2. 学校层面

  • 校训精神助力学校在区域高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如“口腔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特色化发展。

六、校训的传播与品牌价值

佳木斯大学通过多渠道推广校训文化:

1. 视觉符号的渗透

  • 校训石刻、校园文化墙等载体强化师生记忆。

佳	木斯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

2. 社会认同的提升

  • 校训被写入招生宣传材料,成为学校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标签。
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现实中焕发活力,既是学校精神的浓缩,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指引。通过道德教化、学术磨砺与实践创新的三维联动,校训持续推动着这所东北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书写新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30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