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紧密结合新时代要求与学生特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党团建设等多渠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深化。其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依托江西农业大学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农林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此外,学院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教学手段等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在个性化教育与资源整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总体来看,南昌商学院的思政教育体系扎实,但仍需进一步贴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优化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
南昌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课程教学为主干,辅以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 核心课程覆盖全面: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必修课,并融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特色专题,凸显农林院校底色。
- 选修课程多样化:增设“红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 实践课程强化: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环节,推动理论向行动转化,如组织学生参与农村基层调研。
课程设计中,学院注重案例教学与互动式学习,部分课程采用线上平台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保障
- 专业化师资团队:思政课教师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定期参与江西农业大学集体备课与培训,部分教师兼任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
- 校际资源共享:借助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名家讲座、学术论坛等,如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开展专题辅导。
- 数字化教学支持:建设在线课程库与案例库,利用“学习通”等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弥补独立学院硬件不足的短板。
然而,专职思政教师数量与学生规模的比例仍需优化,部分班级存在大班教学现象。
三、实践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
学院将思政教育延伸至课外,形成“理论+实践+文化”的立体模式。- 红色实践基地建设:与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年均组织10余场红色研学。
- 社团与党团联动: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学生党支部活动,培养骨干力量;社团如“乡村振兴协会”结合专业开展公益项目。
- 主题活动常态化:定期举办“思政微课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参与度。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实践活动覆盖面有限,需进一步下沉到全体学生。
四、特色创新与成效评估
- 农林特色思政:将“三农”问题、生态文明融入教学内容,如开设“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专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
- 新媒体传播:运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制作思政主题短视频,触达年轻群体。
- 考核机制改革:采用“过程性评价+实践成果”的综合考评方式,减少单一试卷考核比重。
根据校内调研,超80%的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实用性表示认可,但在教学形式创新上仍有改进需求。
五、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专业思政课时不足,实践经费依赖母体学校支持。
- 学生参与深度不足: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需加强成果转化与反馈机制。
- 个性化教育欠缺: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分层教学探索尚未成熟。
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实践投入,并建立动态评价体系。
六、结语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体系化建设与特色融合上成效显著,尤其通过农林主题实践与数字化手段丰富了教育形式。然而,作为独立学院,其在资源整合与学生针对性培养方面仍需持续发力。未来可进一步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深化校企合作、校地联动的思政实践模式,使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与行动力。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