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凝聚了办学理念与育人精神的核心。校训不仅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更是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通过深入分析,该校校训“明德至善、励学笃行”体现了对品德修养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追求。
“明德至善”强调道德的完善与人格的升华,契合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励学笃行”则突出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特色,倡导学生在学习中锤炼技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知。这一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又呼应了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清晰的价值指引。以下将从校训的内涵、历史渊源、实践体现及其对师生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校训“明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核心内涵
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由“明德至善”与“励学笃行”两部分构成,每部分均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教育意义。
- 明德至善:源于《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学校将“明德”作为育人基础,要求学生以诚信、仁爱、责任为立身之本,“至善”则体现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 励学笃行:“励学”出自宋代朱熹“学者当以立志为先,以励学为本”,倡导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笃行”则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契合职业教育的应用型定位。
两者结合,既注重精神层面的塑造,又关注技能培养的落地,形成了“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校训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学校发展历史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凝练。
- 地域文化影响:山西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其“重教尚学”的传统为校训提供了文化土壤。“明德至善”继承了晋商精神中“诚信为本”的核心理念。
- 职业教育需求: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对人才“德才兼备”的要求,将“励学笃行”作为技能培养的行动纲领。
- 校史积淀:学院在建校初期即以“厚德强技”为办学方针,后经师生共识提炼为现有校训,体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
三、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理念已深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及校园文化建设中。
- 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开设《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将“明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形成“德育+技能”双主线课程模块。
- 校企合作模式: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真实项目驱动“笃行”训练,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 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至善讲堂”“技能竞赛月”等活动,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超200项。
四、校训对师生发展的指导意义
校训不仅是口号,更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与发展目标。
- 对学生成长的引领:通过“明德”教育,学生违纪率连续五年下降;通过“笃行”实践,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
- 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教师需兼具“师德师风”与“双师素质”,近年涌现出省级教学名师12人,80%的专业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验。
- 对学校品牌的塑造:校训精神助力学校获评“山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其“德技融合”培养模式被列为省级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五、校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契合
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校训的现代性价值进一步凸显。
- 呼应“类型教育”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定位,要求培养既有职业操守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校训的“德技并重”正符合这一趋势。
- 适配“数字时代”需求:信息技术行业更新快、伦理挑战多,校训中“至善”强调科技向善,“笃行”要求紧跟技术迭代,为行业输送了复合型人才。
- 支撑“终身学习”体系:“励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持续提升,学校通过建立校友继续教育平台,将校训延伸至毕业生职业发展全周期。
六、校训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路径
为使校训精神更广泛辐射,学校采取多维度传播策略。
- 视觉符号化:将校训刻于主教学楼碑石、印入学子手册,并通过VI系统设计校训标识,增强视觉记忆。
- 故事化传播:挖掘优秀校友“德技双馨”案例,如某届毕业生创办企业坚持“技术+公益”模式,被央视报道后形成示范效应。
- 国际交流融合:在与德国、新加坡院校合作中,将校训精神与国际化职业标准对接,提升文化认同度。
七、校训的未来发展与时代适应性
面对新时代挑战,校训需在坚守内核的基础上动态演进。
- 融入“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深化“明德”内涵,如大数据专业增设“信息伦理”模块,人工智能专业嵌入“科技伦理”案例教学。
- 拓展“数字力行”: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手段,将“笃行”从物理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培养元宇宙时代技术人才。
- 强化“社区服务”:组织师生参与乡村振兴数字技能培训,使校训精神在社会服务中落地,近三年累计服务超10000人次。
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以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与鲜明的时代特色,持续引导着学校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从课堂到企业,从个体到社会,校训精神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未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转型,这一校训将继续释放其生命力,见证更多学子在“德技双修”的道路上成就出彩人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