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2024年招生简章延续了近年来“稳规模、调结构、强特色”的总体思路,呈现出三大核心特征:一是招生计划总量保持稳定,但省际配额动态调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名额占比提升至15%;二是学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前沿交叉学科,同时停招社会需求饱和的传统文科专业;三是选拔标准更加多元,首次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专项计划考核体系。从近三年数据看,学校在川招生占比从82%降至79%,省外优质生源增幅达12%,反映出全国化布局战略的推进。
一、招生计划结构性调整分析
2021-2024年总计划维持在6500人左右,但具体执行呈现显著差异。
年份 | 普通类 | 艺术类 | 专项计划 | 总计划 |
---|---|---|---|---|
2021 | 4820 | 980 | 350 | 6150 |
2022 | 4750 | 960 | 400 | 6110 |
2023 | 4800 | 920 | 450 | 6170 |
2024 | 4780 | 890 | 500 | 6170 |
普通类计划减少40个,主要转向专项计划,体现对农村专项、公费师范生等政策性招生的倾斜。艺术类缩减90个名额,反映艺考改革背景下的招生结构调整。
二、录取分数线趋势对比
重点批次录取线与省控线差值变化揭示竞争态势。
年份 | 文科超省控线 | 理科超省控线 | 艺术类综合分 |
---|---|---|---|
2021 | 45 | 58 | 285 |
2022 | 48 | 62 | 288 |
2023 | 51 | 65 | 292 |
2024 | 53 | 68 | 295 |
文理科差值三年分别扩大8分和10分,显示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艺术类综合分年均增长3分,与各省艺考改革后文化课要求提高直接相关。
三、学科专业动态调整解析
2024年本科专业目录显示重大调整:
调整类型 | 涉及专业数 | 典型专业示例 |
---|---|---|
新增 | 8个 | 量子信息科学、数字人文、智慧养老 |
停招 | 5个 |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
升级改造 | 12个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双学位班 |
新增专业均对接“十四五”新兴产业规划,停招专业多为连续三年第一志愿率低于60%的弱势方向。改造后的专业实行“基础+模块”培养模式,如历史学增设文化遗产数字化方向。
四、大类招生改革深化
2024年大类招生覆盖78%专业,较2021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学科门类 | 2021大类比例 | 2024大类比例 |
---|---|---|
理学 | 30% | 65% |
工学 | 45% | 82% |
文学 | 20% | 55% |
教育学 | 60% | 100% |
工学类实现全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通过“通识+专业认知”课程分流。教育学门类实施本硕贯通培养,大二末考核优秀者可直升学术型硕士。
五、专项计划扩容与创新
特殊类型招生呈现多元化发展:
专项类型 | 2021计划 | 2024计划 | 增幅 |
---|---|---|---|
国家专项 | 280 | 450 | 60.7% |
地方专项 | 120 | 280 | 133.3% |
公费师范生 | 360 | 500 | 38.9% |
乡村振兴计划 | / | 150 | 新增 |
新增“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专项,定向为民族地区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公费师范生服务期从6年缩短至5年,但增加暑期支教考核要求。
六、国际化培养路径拓展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三级跨越:
- 数量扩展:合作院校从5国12所增至8国24所
- 模式创新:新增“2+2+X”灵活学制(国内2年+海外2年+企业实习X个月)
- 认证保障:所有外方学位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024年国际班招生320人,其中“金融学(中加)”项目首次要求雅思6.0及以上,反映合作办学提质增效趋势。
七、选拔机制多元化实践
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扩大至7个专业,考核方案包含:
评价维度 | 权重 | 考察重点 |
---|---|---|
高考成绩 | 70% | 全省位次折算 |
校测面试 | 20% | 专业认知与潜质 |
学业水平 | 10% | 选考科目等级转换 |
新增“学科特长生”通道,对获得省级以上科创竞赛奖项者单列计划,最高可降分至一本线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