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山西技术学校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招生电话是多少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招生电话是多少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综合评述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简称“太原五职中”)成立于1984年,是山西省太原市一所公办职业高中,兼具初中义务教育职能。学校位于万柏林区兴华南小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现代化‌。作为省级示范学校,该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先后获得“太原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职业高中教育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该校在招生宣传中明确强调规范办学,杜绝虚假承诺,积极响应太原市教育局关于中职招生的政策要求,维护学生权益‌


一、招生电话与学校性质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的招生咨询电话为 ‌0351-6264917‌,该号码为2023年至2025年持续使用的官方联系方式‌。学校为 ‌公办性质‌,直属太原市教育局,财政拨款保障教学资源,收费标准公开透明‌


二、2025年招生简章分析

2025年招生简章尚未正式发布,但根据2024年招生简章及近年政策,可推测以下重点内容:

  1. 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兼顾社会适龄青年。
  2. 报名方式‌:通过太原市教育局指定平台填报志愿,或直接联系招生办报名‌
  3. 录取标准‌:中考成绩达职业高中分数线,部分专业需面试或技能测试‌
  4. 政策导向‌:严格遵循山西省教育厅公布的招生资质要求,杜绝“普通高中班”等违规宣传‌

三、学校基础简介

1. 办学历史与定位

学校创建于1984年,初期以职业高中教育为主,后增设初中部,形成“职普并重”的办学模式‌。作为市属公办学校,其教学资源由财政支持,学费低于民办院校‌

2. 校区与设施

主校区位于万柏林区兴华南小区,占地面积约50亩,配备数控加工实训室、汽车维修车间、计算机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3.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兼具理论教学与实操指导能力)占比60%‌


四、优势专业设置解析

太原五职中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与培养方向 就业前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CAD/CAM、数控编程 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企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电子控制、故障诊断 4S店、汽车维修连锁企业
电子商务 网店运营、数据分析 电商平台、物流企业
计算机网络工程 网络架构、信息安全 IT企业、企事业单位网络运维
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 珠宝鉴定、3D建模 珠宝加工企业、自主创业

特色亮点‌:

  • 校企合作‌: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比亚迪汽车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现“入学即就业”定向培养‌
  • 升学通道‌:部分专业对接高职院校,学生可通过“三二分段”模式升入大专‌

五、太原市同类型职业中学对比分析

表1:学校基本信息对比

学校名称 性质 创办时间 优势专业 在校生规模 学费(年)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 公办 1984年 模具设计、汽车维修、电子商务 2000人 全免
太原市商贸职业中专学校 公办 1992年 物流管理、国际贸易 1500人 全免
太原市信息工程学校 民办 2005年 软件技术、动漫设计 1200人 8000元
太原市现代服务职业中学 公办 1988年 酒店管理、旅游服务 1800人 全免
太原市轨道交通职业中学 公办 2010年 轨道交通运营、机电一体化 1000人 全免

表2:就业率与升学率对比

学校名称 就业率(2024年) 升学率(2024年) 主要就业领域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 95% 30% 制造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
太原市商贸职业中专学校 88% 20% 物流、外贸企业
太原市信息工程学校 85% 25% IT行业、文化创意产业
太原市现代服务职业中学 90% 15% 酒店、旅游行业
太原市轨道交通职业中学 92% 35% 地铁运营、设备维护

表3:教学资源对比

学校名称 实训基地数量 双师型教师占比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校 12个 60% 25家
太原市商贸职业中专学校 8个 50% 15家
太原市信息工程学校 6个 40% 10家
太原市现代服务职业中学 10个 55% 20家
太原市轨道交通职业中学 7个 45% 12家

六、竞争力分析

  1. 公办优势‌:太原五职中依托财政支持,学费全免,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吸引优质生源‌
  2. 专业特色‌: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等专业对接本地制造业需求,就业竞争力强‌
  3. 升学保障‌:较高的升学率为学生提供深造机会,优于部分民办院校‌
  4. 行业短板‌:相比轨道交通职业中学,其新兴专业(如珠宝设计)市场认知度有待提升。

七、发展建议

  1. 加强宣传‌:通过校企合作成果展示提升新兴专业影响力。
  2. 优化课程‌:引入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课程。
  3. 拓展合作‌:与省外企业建立实习通道,拓宽就业地域范围。

(正文结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