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中国五冶高技校)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中国五冶高技校)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是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公办技工院校,依托世界500强企业资源,构建了以冶金、建筑、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始建于1965年,历经多次转型升级,现已形成“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贯通培养体系,累计为行业输送技术人才超3万人次。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拥有焊接、电气自动化等省级重点专业,实训设备价值超亿元,与宝武集团、中铁建工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产教融合机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特别是在冶金建设、智能装备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中	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

一、学校基础概况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学校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管理模式,同时挂牌“成都技师学院”和“中国五冶职业技能鉴定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余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8000人次。

核心指标数据详情
办学性质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主管部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专业覆盖装备制造、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等6大类
实训基地国家级实训中心2个,省级4个

二、专业建设体系

学校构建“传统优势专业+新兴战略专业”双轮驱动模式,重点打造焊接加工、建筑工程管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等特色专业。其中焊接专业配备氩弧焊、埋弧焊等高端设备,实训工位达120个;建筑类专业引入BIM技术实训室,配置无人机测绘系统。

专业类别重点专业实训设备价值合作企业
冶金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3200万元宝钢股份、攀钢集团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2800万元ABB、库卡
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2500万元中建三局、中铁城建

三、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教师下车间实践锻炼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6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企业经历年限
理论教师9840%平均4.2年
实训指导教师7631%平均8.5年
企业兼职教师7229%-

四、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30余家企业共建订单班,实施“1.5年在校学习+1.5年顶岗实习”培养方案。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包,开发《智能化焊接技术》《工业4.0场景应用》等特色教材。

  • 采用“理论-模拟-实战”三级递进教学法
  • 建立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矩阵
  • 推行“学分银行”制度,支持技能证书转换
  • 开展国际焊工认证(ISO 9606)培训

五、就业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2%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9%。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成渝经济圈(占63%),长三角地区(占28%)。平均起薪点达5500元/月,显著高于区域技工院校平均水平。

年度就业率对口率平均月薪
202198.1%87.3%5280元
202298.4%88.6%5450元
202398.6%89.2%5620元

六、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与中冶集团共建“冶金产业学院”,联合开发《绿色炼钢技术》《智能轧钢系统》等课程。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12项,其中“钢结构桥梁预制构件生产”项目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 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3个
  • 企业提供价值800万元设备捐赠
  • 共同制定行业标准4项
  • 年承接企业技术研发项目20+项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700人次,涵盖焊工、电工、钳工等12个工种。作为四川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机构,累计完成技能鉴定1.2万人次。

培训类型年度人次取证率主要客户
企业新型学徒制240092%中铁二局、东方电气
退役士兵培训80088%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特种作业考证150095%应急管理部门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中	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

面对智能制造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学校正推进三大改革:一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投入1500万元开发AR焊接训练系统;二是拓展国际合作,与德国埃尔福特职业学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三是创新招生模式,试点“技能高考”选拔机制。

  • 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
  • 区域布局:在攀枝花设立分校服务钒钛产业
  • 生态构建:牵头成立西南冶金职教集团
  • 文化传承:建立“工匠精神”数字展览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