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泸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3年,历经四次搬迁扩建,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学前教育等12个专业,在校学生近4000人。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在川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教职工216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校园内建有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6大实训中心,配备价值3200万元的教学设备。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于2022年投入使用,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位一体教学场景。
指标 | 四川泸县职业技术学校 | 四川省平均水平 | 全国示范校均值 |
---|---|---|---|
生均教学设备值(元) | 8200 | 6500 | 9800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8% | 52% | 75%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 86家 | 45家 | 120家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重点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拓展模块”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与泸州老窖共建的“白酒酿造工艺”特色课程已纳入省级非遗传承项目。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实训项目 | 证书获取率 |
---|---|---|---|
机械加工 | CAD/CAM、数控编程 | 五轴加工实训 | 92% |
电子技术 | 单片机应用、智能控制 | 工业机器人编程 | 88% |
学前教育 | 幼儿心理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情景模拟 | 95%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23人,组建“大师工作室”5个。实施教师分层培养计划,近三年累计选派87名教师参加德国双元制教学法培训。2023年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5+1.5”分段式培养:第一学年半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半在企业轮岗实训。与京东合作的“电商精英班”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占比达40%。2022届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岗位匹配度达81%,较全省均值高12个百分点。
五、产教融合实践
建成“泸州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年承接社会培训超万人次。与泸州国家高新区共建“产业人才数据库”,实现岗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匹配。2023年校企联合攻关技术难题17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200万元。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就业+升学+创业”三维发展体系,设立升学辅导中心和创业孵化园。2023年对口升学录取率75.3%,其中本科上线率18.7%。毕业生创业典型张某某创办的无人机植保公司,三年内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300万元。
七、社会服务成效
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386人。开发的“泸县建工”劳务品牌培训标准被省人社厅采纳推广。2022年承办川渝滇黔职业技能大赛,吸引23个区县568名选手参赛。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职教改革深化,学校存在三大挑战:一是新兴专业师资储备不足,二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滞后于技术迭代,三是县域经济承载力限制高质量就业规模。对此提出三点建议:建立跨区域师资共享机制,争取专项债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深化与成渝地区企业集群的定向培养合作。
四川泸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立足泸县、服务成渝、辐射云贵”的办学格局。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