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乐山农广校)

乐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乐山农广校)

乐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四川省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始终扎根于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领域,形成了“立足基层、服务三农”的鲜明特色。学校依托广播电视远程教育模式,打破传统教育时空限制,为乐山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技术人才。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设置,有效填补了农村成人教育空白。在长期发展中,学校逐步构建起覆盖种植、养殖、农业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体系,并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形成深度合作,成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乐	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乐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体系在川南地区的延伸机构。学校历经四次重大教学模式改革,从初期依赖广播函授逐步发展为融合线上平台、面授辅导、实践基地的多元化教学体系。

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 核心特征
基础建设期 1984-1995 建立县级教学点23个,配置录音设备与基础教材
技术升级期 1996-2005 引入卫星电视授课系统,开设视频直播课程
数字化转型期 2006-2015 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产教融合期 2016-至今 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设置始终对接区域农业产业需求,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辐射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等领域的学科矩阵。2023年招生专业数据显示,种植类与养殖类专业占比达78%,凸显服务农业生产的主体定位。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课程模块 就业方向
种植技术类 蔬菜栽培、柑橘管理 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 农业合作社技术员、家庭农场主
养殖技术类 水产养殖、畜牧兽医 饲料配制、疫病防控、养殖场规划 养殖企业技术骨干、农村创业
农业服务类 农业经济管理、农机应用 农产品电商、农业项目管理、农机维护 涉农企业管理人员、基层农技站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构建了“专职教师+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其中具有田间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2023年师资结构数据显示,中高级职称教师主要集中在种植与养殖领域。

教师类型 人数 占比 专业覆盖
专任教师 58 45% 种植技术(32%)、养殖技术(28%)、农业经济(40%)
行业专家 42 32% 果蔬加工、畜牧养殖、农产品流通
特聘技师 25 19% 茶叶审评、水产繁育、农机操作

四、学生构成与学习模式

学校学员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农技人员为主,年龄跨度大且地域分布广泛。2023级新生数据显示,超过60%学员来自偏远乡镇,学习目的以提升生产技能和获取职业资格为主。

维度 数据指标 比例分布
年龄结构 18-30岁占35%,31-45岁占52%,45岁以上占13% 中青年为主力群体
地域来源 乐山本地78%,川内其他市州15%,云贵地区7% 辐射川南及周边省份
学习形式 全日制面授12%,业余函授65%,远程网络23% 非脱产学习占主导

五、教学成果与社会服务

学校累计培养各类农业专业人才超3.2万人,近五年毕业生取证率保持在92%以上。通过“科技下乡”“田间课堂”等项目,年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5000人次。

指标类型 2019-2023数据 年均增长率
毕业证书获取率 91.5%→93.2%→94.7%→95.8%→96.5% +1.5%
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 88.7%→90.4%→92.1%→93.5%→94.2% +2.1%
技术推广项目数 12→15→18→22→26 +14项/年

六、基础设施与教学网络

学校形成“1个中心校区+7个县级工作站+32个乡镇学习点”的三级办学网络,配备现代农业实训基地1200亩。2023年教学设备更新投入同比增长28%,重点加强智慧农业教学模块建设。

设施类别 数量/面积 功能定位
实训基地 种植基地800亩,养殖基地400亩 新品种试验、标准化生产示范
教学设备 无人机25台、智能监测终端150套 精准农业教学与田间数据采集
数字资源 在线课程320门,微课视频1500分钟 覆盖全产业链技术要点

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18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建订单班12个,近三年校企联合研发技术成果9项。2023年校企合作数据显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显著提升。

合作模式 参与企业 覆盖专业 成果产出
订单培养 峨眉山茶业、通威股份等8家 茶叶加工、水产养殖 定向输送技术员237人/年
技术研发 四川省农科院、竹叶青公司等5家 果蔬保鲜、智能灌溉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实训基地共建 海底捞供应链、沐源食品等15家 农产品加工、质量检测 年接待实训超4000人次

八、发展挑战与创新路径

面对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求,学校在师资结构老化、实践教学比重不足等方面存在挑战。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智慧农业人才培养要求,亟需推进三大转型。

核心挑战 传统模式短板 创新解决方案
数字化教学能力 线上资源利用率低(仅32%) 开发AR/VR实训系统,建设数字孪生农场
服务产业链深度 产后环节课程占比不足25% 增设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课程
可持续发展动力 校企联合研发经费占比18% 设立产业教授岗位,建立技术入股机制

乐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通过四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契合农业农村发展的教育生态体系。其“教育+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面向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学校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拓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为西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