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邡公立中专作为四川省德阳市重要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技能立校、德育育人”的办学理念,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开设18个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京东、蜀牛农机等4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7%,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什邡职业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公办中等专业学校。历经三期校园扩建工程,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位一体布局。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德绵经济圈产业升级”,重点培养二产高端制造业、三产现代服务业技术人才,与德阳国家高新区、天府农业科创园形成人才供需联动机制。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2005年 | 职业中学初创期 | 获评省级重点职高 |
2008-2015年 | 中专升格与灾后重建 | 入选国家示范性中职项目 |
2016年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 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 |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X+Y”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X”为公共基础课(占比30%),“Y”为专业技能课(占比70%)。重点专业实施“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参与核心课程教学。2022年教学改革数据显示,实践课程占比提升至65%,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5个月。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智能制造 | 数控编程、CAD/CAM、工业机器人操作 | 数控车工中级、加工中心操作工 |
现代农业 | 农业物联网、农机维修、农产品电商 | 拖拉机驾驶证、农艺工中级 |
信息技术 | 网络搭建、Python编程、电商运营 | 计算机操作员四级、1+X电商数据分析 |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30%专业教师赴合作企业顶岗研修。2023年数据显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2%,较2018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专任教师 | 156 | 85% | 年均45天 |
企业兼职教师 | 52 | 15% | — |
高级职称教师 | 65 | 42% | — |
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累计投入80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建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工程3大实训中心,拥有16个高标准实训室。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20台套,农业机械实训基地含智能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拖拉机等先进设备。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合作企业 | 年培训人次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2300万元 | 京东方、德阳重工 | 1200+ |
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 1800万元 | 蜀牛农机、川粮集团 | 800+ |
信息工程实训室 | 1200万元 | 华为、腾讯云 | 600+ |
学生管理与升学就业
实行“军事化+学分制”管理模式,建立包含品德素养、专业技能、文体活动的三维评价体系。升学渠道畅通,近三年高考班本科上线率达38%,与四川工程职技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院建立“3+2”贯通培养项目。就业方面形成“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机制,京东物流班、蜀牛农机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培训120场次。牵头成立“什邡现代农业职教联盟”,吸纳42家成员单位。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近两年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其中《基于物联网的精准灌溉系统》在30家合作社推广应用。
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高端实训设备维护资金缺口、县域生源持续外流三大挑战。对此实施“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跟踪系统,针对在外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假期助学计划”提升吸引力。
什邡公立中专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发展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标杆。未来需在专业数字化改造、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合作办学等方面重点突破,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什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