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绵阳民航飞行学院(绵阳民航飞院)

四川绵阳民航飞行学院(绵阳民航飞院)

四川绵阳民航飞行学院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扩建,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民航飞行员培养基地之一。学院以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等核心专业为优势,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拥有绵阳主校区及多个分院,配备先进的飞行模拟训练设备与真机训练机场。作为中国民航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学院不仅承担国内航空公司飞行员的主要培训任务,还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专业人才。其教学特色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采用“学历教育+飞行训练”双轨制模式,毕业生持证上岗率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四	川绵阳民航飞行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56-1987)以基础飞行培训为主;扩张期(1988-2010)逐步增设工程技术与管理类专业;转型期(2011至今)向国际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当前定位为“世界一流民航飞行大学”,聚焦飞行员、机务工程师及空管人才的全链条培养,形成“飞行为核心、工程为支撑、管理为延伸”的学科生态。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规模
初创期(1956-1987)建立首个固定翼训练基地年培训量不足200人
扩张期(1988-2010)增设航空电子、空管专业在校生突破1万人
转型期(2011-至今)引进波音737模拟机、建设智慧校园年毕业飞行员超1500人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本科专业方面,飞行技术、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航空特色+X”交叉模式,衍生出航空维修工程、机场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专业。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认证情况就业领域
飞行技术类飞行技术(运输机/直升机)中国民航局CCAR-141认证航空公司、通航企业
工程技术类飞行器动力工程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飞机维修、制造企业
运输管理类交通运输(空管方向)ICAO标准课程空管局、机场集团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专职教师中,教授占比28%,副教授占比45%,持有民航局教员执照的双师型教师达70%。拥有12台飞行模拟器(含D级及以上5台),真机训练机型涵盖C172、PA-44至ARJ21等12种。

师资结构数量教学资源行业对标
教授/研究员186人B737/A320模拟机数量全球民航院校前3
副高职称345人真机训练小时数/年超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学
持执照教员623人校企合作航司数量国内第一(45家)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学生需通过ICAO英语4级方可毕业。近五年平均就业率98.7%,其中飞行员岗位占62%,机务/空管占28%,其余进入航空制造、机场运营等领域。

  • 典型就业单位: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顺丰航空、华夏通航等
  • 职业发展路径:副驾驶→机长→教员;维修员→放行工程师→技术总监
  • 薪资水平:毕业三年内机长年薪可达80-120万元

五、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42项,获民航科技进步奖27项。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航空安全与人因工程、无人机交通管理、航空材料适航技术。建设有“民航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智慧机场联合实验室”等平台。

六、国际化进程与合作网络

与FAA、EASA建立互认机制,学分互换项目覆盖美国普渡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学院等32所海外高校。留学生比例达5%,主要来自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

七、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

绵阳校区占地3200亩,跑道长度达2800米,净空条件优越。毗邻中国科技城,共享风洞实验室、空天研究院等资源。年飞行训练量超20万小时,起降架次居西南地区通用机场首位。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民航业增速放缓、无人机替代竞争等压力,但通过布局“智慧民航”“绿色航空”新赛道,如开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驾驶员培训标准制定,有望巩固行业领导地位。

四川绵阳民航飞行学院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持续创新,构建了“教学-训练-研究”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其核心优势在于紧密对接民航产业链需求,通过高投入的实践设施与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适航性与国际竞争力。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如虚拟训练系统)、跨学科融合(如航空大数据)等领域突破,以应对低空经济与智慧航空的时代变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