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定位于服务航空航天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学院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以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形成鲜明的“航空+”特色。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中航工业成飞、西飞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对口率超80%。硬件设施方面,建有航空发动机维修、飞机钣金成型等10余个国家级实训中心,配备价值2.3亿元的先进设备。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600学时。学院还通过“中航工业班”“定制培养计划”等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为航空航天领域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广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航空工业技工学校,200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坚持“立足航空、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形成“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比维度 | 广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
创办时间 | 1958年 | 1978年 | 1984年 |
主管部门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空军装备部 |
核心产业方向 | 航空制造与维修 | 航空电子与机务 | 航空维修与地勤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有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维修工程、航空物流管理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飞行器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试车等28个专业。其中,飞行器表面处理技术、航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基础课程与航空通识教育占比3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50%,企业定制课程占比20%。
核心指标 | 广汉航空职院 | 成都航空职院 | 广州民航职院 |
---|---|---|---|
国家级重点专业数 | 4个 | 3个 | 2个 |
航空类专业占比 | 82% | 65% | 55% |
企业定制课程比例 | 20% | 15% | 10%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1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8%。实施“双百工程”计划,每年选派50名教师赴航空企业实践,引进50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共建“航空大师工作室”5个,聘请国家级技能大师12人担任特聘导师。
师资结构 | 广汉航空职院 | 陕西航空职院 | 南昌航空大学 |
---|---|---|---|
师生比 | 1:16 | 1:18 | 1:22 |
高级职称占比 | 45% | 38% | 60% |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 35% | 28% | 15%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航空发动机维修、飞机复合材料制造等8大实训中心,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其中,航空紧固件检测中心通过CNAS认证,具备航空零部件无损检测、理化测试等资质。与中航工业成飞共建的“飞机铆装实训工场”年培训量超2000人次。
五、产教融合机制
创新“三共四联”产教融合模式:共建专业标准、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开展科研、联合实施评价、联合促进就业。与中航工业下属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32份,年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00余人。
六、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7%,其中进入中航工业集团所属单位占比62%,中国商飞、航天科技等央企占比18%。平均起薪达5800元/月,较四川省高职平均水平高23%。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达91%,其中飞机铆装工、航空发动机装配工等稀缺工种证书通过率达85%。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83项,其中“航空零部件绿色制造工艺研究”等12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年均开展企业技术服务项目45项,技术交易到款额突破1500万元。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年均超1.2万人次。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航空制造智能化转型对师资能力提出新要求,二是西部地区高端技能人才竞争加剧,三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压力较大。但同时也迎来“航空强国”战略实施、国产大飞机产业化提速等重大机遇,预计未来五年航空航天类技能人才缺口将超过10万人。
广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六十余年的行业积淀,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航空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其“校企共生”的办学模式、“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以及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布局,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十四五”期间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学院在智能制造、数字化维修等新兴领域的专业升级空间广阔,有望成为支撑中国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