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其详细地址不仅承载着地理坐标的精准性,更关联着区域经济发展、交通网络布局及教育资源配置等多重维度。学院坐落于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滨江大道长江一路1号,地处成渝经济区核心腹地,毗邻渠江与广安港,兼具水陆交通枢纽优势。该选址既符合国家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政策导向,又依托广安市“西部重要交通枢纽”的定位,形成辐射川东北、渝西地区的教育服务网络。从区域功能来看,学院周边汇聚了工业园区、物流基地及城市新区,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天然土壤;而紧邻主干道的区位特点,则保障了师生出行与物资运输的高效性。此外,地址中“长江一路”的命名隐含着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层联系,进一步凸显其在区域职业教育版图中的战略性地位。
一、行政归属与地理层级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行政管辖,具体位于该区滨江路北侧、渠江东岸。前锋区作为广安市工业发展核心区,其“西部轻工产业城”定位与学院“产教融合”办学特色高度契合。从地理层级看,学院处于成渝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核心节点,东距重庆市主城区约120公里,西至成都市区约280公里,形成“承东启西”的区域联结优势。
行政层级 | 所属区域 | 功能定位 |
---|---|---|
省级 | 四川省广安市 | 成渝经济区职业教育枢纽 |
市级 | 广安市前锋区 | 西部轻工产业人才培育基地 |
区级 | 滨江路片区 | 产教融合示范园区 |
二、地理坐标与空间特征
学院地理坐标为北纬30°12′、东经106°48′,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校区依山傍水,南北向沿渠江延伸约3.5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整体呈带状分布。场地内最大高差达28米,通过阶梯式建筑设计实现地形适配,同时保留原生植被覆盖率达37%。这种空间布局既规避了洪涝风险,又创造了多层次的教学场景。
参数项 | 数值范围 | 设计特征 |
---|---|---|
海拔高度 | 248-276米 | 阶梯式台地建设 |
占地面积 | 1068亩(约0.71平方公里) | 带状分区规划 |
水域占比 | 12%(人工湖+渠江岸线) | 生态缓冲区设置 |
三、交通网络与通达性分析
学院构建了“公铁水”三维交通体系:南侧滨江路直连广安港货运码头,西北方向通过渠北路对接沪蓉高速广安出口,东南侧与广安南站(高铁站)形成15分钟快速通道。校内设长途客车接驳点,日均发往成都、重庆班次达12趟。轨道交通方面,规划中的广安轨道交通2号线将在校区东侧设“职教城站”,预计2025年通车。
交通方式 | 接驳距离 | 耗时参考 |
---|---|---|
高速公路(沪蓉高速) | 8公里 | 15分钟车程 |
高铁(广安南站) | 12公里 | 25分钟车程 |
水运(广安港) | 1.5公里 | 步行20分钟 |
四、周边环境与资源配套
校区半径3公里范围内形成“教育-产业-生活”三位一体生态圈:西侧紧邻广安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东接奎阁街道居住区,南望渠江生态廊道。商业配套包含2个大型超市(永辉、红旗连锁)、3家三甲医院分院及1个10万平米商业综合体。文化资源方面,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广安博物馆均在15分钟车程内。
五、校区分布与功能分区
主校区采用“一轴三区”布局:中央景观轴串联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教学区含6栋智能化教学楼,实训区建有国家级汽修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中心等12个专项场馆。生活区配备学生公寓21栋,其中4人间占比85%,空调覆盖率100%。另设继续教育校区于广安城区,占地80亩,主要承担社会培训职能。
六、邮政编码与通讯标识
学院官方地址对应邮政编码为638019,该编码覆盖前锋区滨江路全段。通讯地址标注需精确到“长江一路1号”,避免与同路段其他单位混淆。联系电话区号为0826,与广安市全域一致。电子邮箱注册域名采用学校英文缩写(GAZY),后缀统一为@gazy.edu.cn。
七、历史沿革与地址变迁
学院前身为1906年创建的广安师范传习所,历经七次选址变更。2003年升格高职院校后定址现址,较原广安城区校址扩大12倍。2018年启动二期工程,向东北拓展300亩建设创新创业园。地址演变轨迹折射出广安城市向东发展的战略路径,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
八、区域优势与发展战略
当前地址赋予学院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地处成渝中线通道节点,承接“双城经济圈”产业转移;二是依托广安港打造西部职教出海通道,2022年已开通首条江海联运培训航线;三是借力前锋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建设,建成川东北首个智慧校园数据中心。未来规划向西南拓展800亩建设数字产业学院,形成“双核驱动”新格局。
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地址的多维度解析可见,其选址决策深度融合了地理区位优势、产业发展趋势与教育资源配置需求。从行政归属到空间特征,从交通网络到生态配套,每个层面均体现出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该地址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释放,有望成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