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师范学院简介(南师概况)

南充师范学院简介(南师概况)

南充师范学院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师范类高等院校,其发展历程与区域教育需求紧密相连。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南充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师范底蕴的地方高校,该校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使命,形成了“师范为本、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目前,学院拥有18个二级学院,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7大学科门类,开设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在校学生规模超过1.5万人,教职工总数达1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82%。

南	充师范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南充师范学院的建制演变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1958年建校初期以师资短训为主,1978年恢复高考后逐步发展为专科层次师范教育,2003年升格本科后开启综合性大学转型。学校锚定“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的核心目标,同时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师范教育+应用文科+新兴工科”的三维发展格局。

发展阶段时间范围核心任务
初创期1958-1978中小学师资应急培训
专科教育期1978-2003系统化师范专科教育
本科转型期2003-至今多科性大学建设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构建了以师范教育为优势的学科体系,现有教育学、文学、理学三大传统学科门类占比65%,同时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与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学科类别本科专业数硕士点数量重点专业占比
师范教育类28546.7%
理工农医类12318.5%
文法经管类14425.8%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了“教学名师+青年骨干+行业导师”的三维师资体系。聘请基础教育特级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同时实施“博士引进计划”,近三年新增博士学位教师127人。教师队伍中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比例达37%,居同类院校前列。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专任教师28%35%29%8%
实践导师12%22%56%10%

四、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三阶递进”培养体系:大一实施通识教育,大二开展专业分流,大三进入校地协同育人项目。与川内200余所中小学建立“U-S”合作机制,每年选派1500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

五、科研创新能力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建成“川东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横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23%。在《教育研究》《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奖6项。

六、国际交流合作

与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建立“2+2”双学位项目,年均派遣交换生50人。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老挝设立境外办学点1个,开发东盟国家本土化教师培训课程包,累计培训外籍教师200余人次。

七、校园基础设施

占地1300亩的现代化校园配备智慧教室120间、虚拟仿真实验室8个。图书馆藏书总量达180万册,数字资源访问量年均突破200万次。投资2.3亿元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可同时容纳800名学生进行师范技能训练。

八、社会服务贡献

组建“嘉陵江学者”服务团,年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30次,为地方中小学提供定制化培训5000人次。开发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被纳入川陕革命老区30余所学校课表,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

经过六十余载发展,南充师范学院已从单一师范院校转型为多科性地方高水平大学。其“师范底色+应用本色”的办学特色在川东北地区形成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人才供给、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随着新一轮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学校正朝着建设“全国知名师范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