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雅安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为主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最新统计,该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在川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6000人,开设专业覆盖农业、工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省级重点专业占比达40%。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5%,实训设备总值突破8000万元。通过“校中企”“订单班”等模式,与京东方、吉利汽车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链条。在社会服务方面,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雅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雅安农业职业学校,201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聚焦川西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工农并重、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58-2000年 | 农业中专阶段,开设种植、养殖类专业 | 培养农业技术骨干超2000人 |
2001-2010年 | 转型为职业高中,增设机电、计算机专业 | 获省级重点职高认定 |
2011年至今 | 高职院校建设,创建省级示范专业 | 立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28个高职专业,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数字技术”三大专业集群。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通用能力课程占比3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50%,实践课程占比2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就业方向 |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 蒙顶山茶业集团 | 茶叶审评、生产加工管理 |
先进制造 | 数控技术 | 四川航空工业局 |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
数字技术 | 大数据与会计 | 用友网络科技 | 财务数据分析、审计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2%,“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近三年累计选派126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获得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者达89人。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性成果 |
---|---|---|---|
正高级职称 | 48 | 14.7% | 主持省级课题12项 |
双师型教师 | 219 | 67.2% | 开发企业定制课程28门 |
企业兼职教师 | 96 | - | 承担40%实践教学任务 |
四、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构建“四共”合作机制(共育人才、共建基地、共组团队、共研项目),与78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重点推进“厂中校”“校中厂”建设,校内建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6大实训中心,校外设立京东西南物流、雅化集团等12个实训基地。
五、学生发展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3%-97.6%区间,专业对口率达82%。2023年毕业生月平均薪资4680元,较全省高职均值高15%。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六、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项目35项,培训量达5600人次。承接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累计培养基层农技人员830人。技术研发方面,近三年完成横向课题23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1200万元。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学校投入1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8套,建成在线课程资源库,包含专业课程视频2300个、微课资源1.2万分钟。疫情期间保障线上教学到课率98.7%,被省教育厅列为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新兴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学校计划未来三年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等5个新兴专业,争取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的跨区域合作。
雅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多年积累,已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和较强的区域服务能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层次,以应对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学校有望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实现从区域职教高地向全国优质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