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乐至高级职业学校(川乐至职业学校)

四川乐至高级职业学校(川乐至职业学校)

四川乐至高级职业学校是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47年,历经多次更名与转型,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立足成渝经济圈,以“服务地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现代农业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现有在校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210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45%,为地方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四	川乐至高级职业学校

学校依托乐至县农业大县和成渝制造业辐射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专业体系。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当地柑橘产业园合作,开展智慧农业实训;数控技术专业对接成都装备制造企业需求,推行“订单式”培养。同时,学校建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3个市级大师工作室,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在脱贫攻坚中累计培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200余人,成为川中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数据

基础办学能力

指标 四川乐至高级职业学校 四川省同类县级职校均值 成渝经济区头部职校(例)
占地面积(亩) 120 85 300
在校生规模 3820人 2500人 8000人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 38% 28% 55%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2300 1500 6000

数据显示,学校在县域职教领域具备较强硬件基础,但与成渝头部职校相比,规模效应和高端设备投入仍有差距。

二、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

专业布局与产业匹配度

专业类别 重点专业 对应本地产业 校企合作企业(代表)
智能制造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成都汽车零部件制造、乐至机械加工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乐至天农机械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畜禽养殖 乐至柑橘产业园、生猪养殖基地 四川柑橘研究所、新希望六和
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 电商物流、智能家居制造 京东西南仓、绵阳长虹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但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覆盖率较低,需进一步优化结构。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教师结构对比分析

指标 乐至高级职校 全国中职校均值 四川省示范职校
“双师型”教师占比 62% 48% 75%
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 18% 12% 30%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38% 30% 50%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15% 8% 25%

学校师资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省级示范校相比,高学历人才和企业实战型教师仍显不足。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与升学路径

年份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升学率 平均月薪(元)
2020 96.2% 78.5% 43.2% 3200
2021 95.8% 80.1% 45.6% 3400
2022 96.5% 82.3% 47.8% 3600

就业率稳居高位,但薪资水平与发达地区同类专业毕业生存在差距,升学渠道以省内高职为主,需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网络。

五、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学校建有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现代农业等5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其中,与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的“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年承接学生实训超2000人次。此外,学校联合京东物流设立“电商客服订单班”,实现“教室即仓库、教师即主管”的实战化教学。

然而,校内实训项目仍以基础技能为主,高端设备更新周期较长(约5年),且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均衡,部分企业参与深度不足。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社会培训与技术帮扶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例如,针对乐至县柑橘种植户开设“智慧农业培训班”,累计培养技术骨干300余人;与县扶贫局合作开展“雨露计划”,帮助建档立卡学生100%就业。此外,学校承接县域内60%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年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超1500本。

但培训资源集中于传统行业,对数字经济、养老护理等新兴领域覆盖不足,且培训模式以短期技能为主,缺乏系统性提升路径。

七、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瓶颈与突破方向

1. 生源竞争加剧:随着普高扩招和民办职校冲击,县域职校招生半径需从本地扩展到成渝城市群。 2. 产业升级压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学校需增设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专业,但师资和设备缺口较大。 3. 资金制约:生均拨款标准偏低(约8000元/年),难以支撑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

建议通过“三步走”策略破局:一是与重庆职教集团共建“成渝双城技能人才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引入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定向培养技术人才;三是申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职校,争取专项经费支持。

八、未来发展规划展望

2025年发展目标

- 专业优化:新增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直播等4个专业,淘汰2个就业率低的传统专业。 - 师资提升:引进硕士及以上教师20人,企业兼职教师比例提升至25%。 - 实训升级:建成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设备总值突破3000万元。 - 就业拓展:与长三角地区1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毕业生省外就业比例提升至30%。

通过上述举措,学校有望从“县域职教标杆”跃升为“成渝技能人才供给基地”,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强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