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工业职业学院郫都区校区作为成都市重点打造的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核心载体,自2018年全面启用以来,已形成"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校区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三大专业集群,实训设备总值达3.2亿元。通过"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京东方、沃尔沃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12个,近三年毕业生留川就业率达92.7%,其中在成都本地就业占比超过75%。校区创新实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培养体系,累计培育省级技术能手46人,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7项,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
一、区位布局与战略定位
校区位于郫都区菁蓉湖畔科创走廊核心区,地处成都"西控"战略与成德绵经济带交汇节点。依托成都现代工业港产业基础,重点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指标项 | 2019年 | 2022年 | 2024年规划 |
---|---|---|---|
在校人数 | 8200 | 12500 | 15000 |
校企合作单位 | 146家 | 289家 | 350+家 |
实训基地面积 | 6.8万㎡ | 11.2万㎡ | 15万㎡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定制"课程体系,形成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开发活页式教材42套,其中《精密测量技术》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认证证书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 | 西门子、ABB | PLC工程师认证 |
轨道交通 | 信号系统运维 | 中车集团 | 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 |
数字媒体 | 虚拟现实建模 | 腾讯互娱 | Unity工程师认证 |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引进博士12人、高级工程师36人,组建跨企业兼职教师库。建立"教学能力+产业经验"双维度考核体系,实现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每学年≥40天。
教师类型 | 教授/副教授 | 双师型教师 | 企业兼职导师 |
---|---|---|---|
2020年 | 48 | 156 | 89 |
2023年 | 67 | 243 | 152 |
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建成"工业4.0"跨企业实训中心,集成智能产线12条,设备联网率达95%。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开发5G+工业互联网教学场景18个,年培训企业员工超3000人次。
- 校中厂:引入拓普汽车内饰件生产线,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空间重构
- 订单班:与京东方合作设立"显示技术精英班",实行"1.5+1.5"分段培养
- 工艺包:联合中航工业开发航空零部件加工标准工艺包32套
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三级培育体系,近三年孵化项目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设立2000万元创业基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项目转化。
年度 | 注册企业数 | 专利授权量 | 产值规模 |
---|---|---|---|
2021 | 34家 | 86项 | 1.2亿元 |
2023 | 58家 | 162项 | 2.8亿元 |
六、国际化办学探索
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推广项目,在泰国、老挝建立3个海外教学点。引进德国AHK认证体系,开发国际通用课程标准12项,年接收留学生突破200人。
- 课程输出:为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定制"智能仓储管理"在线课程包
- 标准共建:参与制定东盟轨道交通维护技术员职业标准
- 师资交流:选派28名骨干教师赴德国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法研修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超5000人次,技能鉴定通过率91.3%。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47项,其中为成飞集团开发的某型航空零件检测方案提升效率300%。
服务项目 | 企业数量 | 技术难题解决率 | 经济效益 |
---|---|---|---|
设备升级 | 83家 | 89% | 3.6亿 |
工艺优化 | 61家 | 82% | 2.1亿 |
标准制定 | 42家 | 78% | 1.5亿 |
八、智慧校园建设成效
建成教育专有云平台,部署教学管理、实训仿真等应用系统28个。物联网终端覆盖全域,实现能耗智能监控、设备预测性维护。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库,包含典型生产场景模型136个。
- 数字孪生:机床加工实训室配备AR辅助装配系统,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
- AI督导:课堂行为识别系统自动生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覆盖率达100%
- 资源共享: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数字资源联盟,汇聚课程2.3万门
经过六年建设发展,成都工业职业学院郫都区校区已形成"产教深度融合、中高本贯通培养"的鲜明特色。未来将持续深化"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育人机制改革,重点突破工业互联网、氢能装备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预计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学院示范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