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仪陇县职业技术学院(仪陇职院)

仪陇县职业技术学院(仪陇职院)

仪陇县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仪陇县。学院立足“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农工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校区占地85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28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近年来,学院通过“校地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为川陕渝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建有省级现代农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等教学平台,并与京东、中科曙光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

仪	陇县职业技术学院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学院坐落于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江畔,毗邻巴南高速仪陇出口,距离县城中心5公里。校区周边分布着朱德故里景区(AAAAA级)和工业园区,形成“教育-文旅-产业”三角联动区位优势。

交通方式耗时接驳线路
仪陇县城公交20分钟3路、7路直达校区
巴中恩阳机场1.5小时机场大巴至县城转乘
南充站高铁2小时动车转乘县际班车

二、历史沿革与发展阶段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仪陇农业技术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

  • 1979年升格为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农学、畜牧兽医等专业
  • 2005年组建仪陇职业技术学校,增设机电、计算机等工科专业
  • 2019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新增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专业
年份办学层次专业数量
1958-1978中专3个农科专业
2005-2018中职12个专业
2019至今高职28个专业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专业集群,重点建设方向包括:

专业大类代表专业核心课程
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植保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CAD/CAM、工业机器人编程
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Python数据分析、云计算基础

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群平台课学习,第三年进入个性化模块选择,实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种。

四、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比武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

类别人数占比
副高以上职称128人35%
硕士以上学历215人58%
双师型教师189人52%

引进企业技术骨干32人担任产业教授,组建“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9项。

五、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建成“四中心六基地”实训体系,重点设施包括:

实训场所设备价值功能定位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2800万元智慧大棚、农产品检测实验室
智能制造实训工厂3500万元数控加工、3D打印、机器人应用
信息技术实训基地1800万元云计算机房、网络安全攻防平台

与京东共建“电商直播人才培养基地”,配备专业级摄录设备、AI客服系统;与中科曙光合作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部署HPC计算集群。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院构建“三维一体”就业服务体系,近五年数据如下:

年份毕业生总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
201989294.3%78.6%
202098595.1%80.2%
2021112096.4%82.5%

主要就业去向包括:本地工业园区(35%)、成渝地区制造业(28%)、长三角服务业(22%)。2022年专升本录取率达18%,较五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

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院推行“五共”合作机制,形成以下典型模式:

合作企业合作形式成果产出
新松机器人厂中校联合培养工业机器人装调师126人
阿里巴巴数字商业学院订单班输送电商运营人才287人/年
川北农科院产学研联盟合作研发水稻育秧专利技术3项

成立仪陇县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3000人次,开发《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技术》等特色培训课程包。

八、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院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形成三大服务品牌:

1. 技术扶贫: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技术服务站,年开展果树修剪、畜禽疫病防治等培训200余场次 2. 文化传承:开设“非遗工匠班”,邀请剪纸、篆刻等非遗传承人授课,建设川北民间艺术数字展馆 3. 社区教育:依托继续教育学院,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年培训量突破1.5万人次

学院创新“红色文化+工匠精神”育人模式,将朱德故居、张思德纪念馆纳入思政课程实践基地,开发《红军精神与职业素养》特色教材,实现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