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航空职业学院广汉校区是四川省内航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资源背景,构建了以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运输服务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体系。校区位于德阳广汉市,紧邻民航飞行学院和航空产业园区,形成“校地企”联动的产教融合生态。其专业设置覆盖航空维修、飞行器制造、空中乘务等航空产业链关键环节,实训设备投入超亿元,包含波音737飞机模拟舱、航空发动机拆解平台等高端设施。师资团队中,具有航空企业一线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并与川航、国航等企业建立订单班培养机制。近年来,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在西南地区航空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历史沿革与区位优势
成都航空职业学院广汉校区前身为1965年创建的三线建设时期航空技工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逐步确立航空特色定位。校区地处成德绵经济带核心区,距离广汉国际机场仅8公里,与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企业形成“1小时产业圈”。通过与民航西南管理局共建实训基地,实现空管、地勤等岗位资格认证的校内贯通。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专业大类 | 核心专业 | 校企合作项目 |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
---|---|---|---|
航空装备制造类 | 飞行器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 | 中航工业成飞订单班 | 91.2% |
航空运输服务类 | 空中乘务、航空物流管理 | 川航“云端班组”联合培养 | 88.7% |
航空航天电子类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 | 京东物流无人机运维中心 | 84.5%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职称类别 | 高级职称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教师 | 行业技术能手 |
---|---|---|---|
专任教师 | 42% | 78人(占专业课教师62%) | 15人(含省级技术能手4人) |
兼职教师 | - | 43人(来自航空公司、机场地勤) | 9人(持有民航局委任代表资质) |
四、实训资源配置
校区建有航空工程实训中心、客舱服务模拟舱、无人机测试场等12个专项实训基地,其中:
- 波音737-800动态模拟舱(价值2800万元)
- 航空紧固件智能制造车间(配备工业机器人12台)
- CCAR-66部认证的飞机维修实训机坪
- A320应急撤离训练专用舱体
五、就业质量深度对比
指标维度 | 本校航空类专业 | 省内同类院校均值 | 全国航空高职平均水平 |
---|---|---|---|
对口就业率 | 92.3% | 85.7% | 81.2% |
国企就职比例 | 68.5% | 52.3% | 47.8% |
起薪水平(元) | 5820 | 5210 | 4980 |
六、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校区首创“三段式”培养体系:第1学年基础技能在校培养,第2学年赴企业轮岗实训,第3学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中航工业集团共建“厂中校”,学生可参与真实工单生产,近三年累计完成航空零部件加工任务1200余项,产品合格率98.6%。
七、国际化发展路径
- 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共建飞机维修培训中心
- 开发EASA认证的航空英语课程体系
- 接收柬埔寨、老挝留学生年均30人
- 参与“一带一路”航空人才标准制定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与航空技术迭代存在时间差;二是“双师型”教师海外研修比例偏低(仅12%);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年均增长不足5%)。建议加强与商飞、空客等企业的技术预研合作,建立教师海外轮训专项基金,搭建航空专利运营平台。
成都航空职业学院广汉校区通过持续深化“航空+”专业集群建设,已形成覆盖制造、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能力。未来需把握国产大飞机配套需求窗口期,强化复合材料维修、航电系统开发等新兴专业布局,同时借助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打造西部航空职教国际合作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