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唐小春老师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深工作者,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突出的实践能力,成为该校交通运输学科带头人。深耕职业教育十余年,他不仅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通过技能竞赛指导、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和科研成果转化,显著提升了学校汽修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其主导开发的《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校本教材被多所职业院校采用,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2项,个人累计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23项,创造经济效益超400万元。在产教融合实践中,他牵头组建的“汽车运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孵化8项实用新型专利,形成“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充分彰显了新时代职教工作者的技术素养与社会担当。
一、基础信息与职业轨迹
类别 | 详细信息 |
---|---|
姓名 | 唐小春 |
职称 | 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双师型) |
职务 | 汽车工程系主任兼实训中心主任 |
教龄 | 14年(含企业实践5年) |
专业领域 | 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诊断 |
社会职务 | 四川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专家库成员 |
二、教学成果与模式创新
唐小春老师构建的“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将传统学科知识重构为“基础认知-专项技能-综合应用”三个阶段。通过引入企业真实工单教学,使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60%。其主持的《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检修》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累计使用超8000人次。
年度 | 教学改革项目 | 成果类型 |
---|---|---|
2019 | 活页式教材开发 | 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1 | 1+X证书试点 | 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
2023 | 虚拟仿真资源库 | 行业共享资源TOP10 |
三、技能竞赛指导实绩
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9人次,省级竞赛获奖23人次。独创的“赛教融合”训练法,将竞赛标准拆解为128个能力点融入日常教学。2022年带领团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二等奖,实现川内该赛项历史突破。
赛事名称 | 获奖等级 | 指导年限 |
---|---|---|
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 一等奖(2021) | 3届 |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 三连冠(2020-2022) | 5届 |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 | 优胜奖(2023) | 首届 |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主持市级课题《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建设研究》形成可推广建设方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6项。为本地4S集团开发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年培训量超1200人次。牵头制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规范》已成为区域行业标准。
项目类型 | 代表性成果 | 经济效益 |
---|---|---|
纵向课题 | 省级教改重点课题(2022) | 带动专业建设资金200万 |
横向合作 | 动力电池检测技术开发 | 创造直接收益158万 |
标准制定 | 充电桩安装运维规范 | 行业采纳企业37家 |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推动学校与吉利集团共建“订单班”,联合开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包。牵头成立的“汽车后市场产业学院”已孵化创业项目5个,其中“车小匠”维修平台年营业额突破300万元。建立的“教师流动工作站”机制,实现校企人员双向交流达62人次/年。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从2018年8家增至2023年23家
- 实训设备更新率:年均投入300万元,保持行业领先3年周期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从78%提升至93%(2020-2023)
六、个人荣誉与行业认可
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眉山市青年科技奖”等称号,2022年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对象。其研发的《车载故障诊断移动教学系统》获全国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相关技术已被5所院校引进应用。
荣誉级别 | 获奖年份 | 授予单位 |
---|---|---|
省级政府表彰 | 2021 | 四川省教育厅 |
行业专项奖励 | 2020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市级人才计划 | 2023 | 眉山市人社局 |
七、学生培养质量追踪
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显示,近三届学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从3200元提升至4800元。所带班级涌现“四川省技术能手”2名,学生创办的“途安汽车服务中心”已成为区域标杆企业。根据第三方评估,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满意度达94.6%,核心能力指数连续三年位列本校前三。
- 升学率:高职单招录取率81%(2023届)
- 技能证书获取率:100%取得中级工证书
- 创新创业:孵化学生项目7个,获市级补贴3项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正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专业申报,计划三年内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跨区域实训联合体”,已与重庆、昆明等地6所院校达成合作意向。个人学术方向转向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研究,主持的省部级课题《职业院校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标准研究》预计2025年结题。
发展维度 | 短期目标(2024) | 中期规划(2026) |
---|---|---|
专业建设 | 完成教学资源库升级 | 申报国家级实训基地 |
科研转化 | 申请发明专利2项 | 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
社会服务 | 开展技术扶贫项目3个 | 建立西南片区培训中心 |
唐小春老师的职业发展轨迹,完整呈现了新时代职教工作者从教学实践到技术创新、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的多维成长路径。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改造、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科研转型、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平台建设,不仅重塑了传统汽修专业的教育生态,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这种“教学名师-技术专家-社会服务者”的复合型成长模式,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