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高级技工学校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技能教育基地,自197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依托攀枝花市“工业强市”战略定位,构建了涵盖冶金、机械、电子、现代服务等领域的特色专业体系,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学校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重点专业群等资质,实训设备总值突破1.2亿元,与3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平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攀钢集团技工学校,2002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18年被纳入省级示范性技工院校建设名单。办学定位紧扣“服务攀西经济区产业转型”,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中职-高职-企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78-1999年 | 隶属攀钢集团,开展企业内部技能培训 | 培养技术工人超3000人 |
2000-2010年 | 申办高级技工学校资质,开设数控加工等新专业 | 省级重点专业增至8个 |
2011-2020年 | 建设国家高技能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 | 实训室扩建至46个 |
2021年至今 | 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 | 企业订单班覆盖率达75%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全日制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课程”架构,推行“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 |
---|---|---|---|
先进制造 | 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 | 机械制图、PLC控制技术 | 数控车工/铣工中级 |
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 | 单片机原理、传感器技术 | 电子设备装接工三级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幼儿教育 | 网店运营、幼儿心理学 | 电子商务师(中级) |
新能源材料 | 光伏材料制备、钒钛冶炼 | 材料性能检测、冶金工艺 |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实践、国际研修、技能竞赛等途径强化教师能力。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82%。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讲师 | 18 | 8.3% | 主持省级课题5项 |
骨干教师 | 56 | 26.4% | 获全国教学成果奖2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92 | 42.6% | 参与开发岗位标准12项 |
技师/高级技师 | 135 | 62.5% | 指导学生获省级奖项47人次 |
四、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成“厂中校”“校中厂”双向赋能的实训体系,与攀钢集团、京东物流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场所面积达2.3万平方米,设备台套数3200余件,价值1.2亿元。
实训类型 | 合作企业 | 设备价值 | 年实训量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攀钢钒制品厂 | 2800万元 | 1200人次/年 |
现代物流实训基地 | 京东云仓 | 1500万元 | 800人次/年 |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 比亚迪4S店 | 320万元 | 300人次/年 |
智慧农业实训园 | 攀果公司 | 180万元 | 250人次/年 |
五、人才培养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9%。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年均增长15%,形成“技能高考”与“企业直通”双通道发展模式。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率 | 升学率 | 竞赛获奖 |
---|---|---|---|---|
2021 | 98.5% | 87.3% | 12.8% | 省级23项 |
2022 | 98.2% | 14.1% | 省级31项 | |
2023 | 98.7% | 15.3% | 国家级4项 |
六、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涵盖新型学徒制、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项目。与攀枝花学院共建“专升本”通道,与云南、贵州等地职业院校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
服务项目 | 年培训量 | 合作单位 | 典型成果 |
---|---|---|---|
企业新型学徒制 | 3500人 | 培养高级工286人 | |
扶贫技能培训 | 2800人 | 就业安置率92% | |
退役军人培训 | 考证通过率85% | ||
国际技能交流 | 引进IHK认证标准 |
七、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校投入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12个,在线课程资源库覆盖全部专业。实现教学管理、实习实训、就业跟踪全流程信息化。
建设项目 | 投资金额 | 应用场景 | 使用成效 |
---|---|---|---|
数字孪生实训系统 | |||
AI教学质量监测平台 | |||
远程协作实训系统 | |||
大数据分析平台 |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面对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学校存在专业迭代速度滞后、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问题。需加强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探索“专利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 深化校企联合研发机制,年定向培养技术骨干200人以上
- 拓展国际认证课程,引入ASME、ISO等行业标准教学模块
- 建设区域性公共实训中心,服务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需求
- 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培育省级以上工匠人才
攀枝花高级技工学校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未来需把握“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机遇,强化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氢能装备维护等新兴专业建设,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学效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学校可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打造西南地区高技能人才供给新高地,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