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通江高明职业高级中学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通江县“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旅游为支柱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学校占地面积达120亩,在校生规模突破3000人,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超40%。通过“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68%,在川东北地区职业院校中处于前列。
一、学校基础概况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1987年 |
校区面积 | 120亩(含实训基地50亩) |
在校生规模 | 3,215人(2023年) |
教职工总数 | 21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 |
专业总数 | 12个(含3个省级重点专业) |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配性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川陕革命老区产业需求,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三大核心专业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通江银耳、中药材种植产业联动,建成校内“智慧农业实训园”;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京东云仓打造“直播电商人才孵化中心”。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近五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老年护理等5个新兴专业,淘汰传统低效专业2个。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硕士研究生学历 | 43 | 20%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187 | 86% |
高级职称教师 | 58 | 27% |
双师型教师 | 142 | 65% |
数据显示,学校通过“高校定向培养+企业技师引进”模式优化师资结构,但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仍低于全省中职均值(2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与国家级示范校(35%)存在差距,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四、教学成果与升学就业
年度 | 升学率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
2021 | 62% | 94% | 78% |
2022 | 65% | 96% | 82% |
2023 | 68% | 95% | 85% |
升学率提升得益于“3+2”中高职衔接项目扩展,但横向对比显示,就业质量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对口就业率(75%),而升学率仍低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专(75%)。
五、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与通江县食用菌研究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开发《食用菌栽培技术》校本教材
- 引入比亚迪汽车4S店建立“厂中校”,实现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
- 联合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开展“跨境电商订单班”
通过“一企一策”深度合作,学校获评“四川省校企合作示范项目”3项,但合作企业行业集中度偏高(制造业占60%),需向现代服务业延伸。
六、实训设施配置水平
类别 | 设备值(万元) | 实训工位 |
---|---|---|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 | 850 | 200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1,200 | 350 |
电子商务实训室 | 320 | 180 |
汽车维修实训中心 | 680 | 240 |
对比达州市其他职高,智能制造设备值领先,但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设备更新周期(平均5年)滞后于行业标准(3年)。建议加大物联网、人工智能实训投入。
七、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为通江县脱贫户子女提供“雨露计划”专项培训。2023年承接东西部协作项目,输出技能人才至重庆电子产业基地。但社会培训收入仅占学校总经费的8%,远低于全国示范校15%的平均水平。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 瓶颈:高级职称教师缺口大;专业集群化程度不足;产教融合深度待提升
- 路径:实施“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区域性产教联合体
通过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校需在数字化转型(如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国际化合作(如“一带一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寻求突破。
总的来说呢,四川通江高明职业高级中学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产教融合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师资高端化、专业集群化、社会服务多元化等方面仍需发力。未来可通过“数字赋能+跨界融合”策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革命老区职教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