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巴中技工学校(巴中技校)

四川巴中技工学校(巴中技校)

四川巴中技工学校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技能教育基地,自199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技能立校、人才强市”为核心理念,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型人才。学校依托巴中市“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新兴农业为主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开设23个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

四	川巴中技工学校

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占地280亩,拥有实训车间12个、智能设备300余台,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4个产业学院。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2%,双师型教师比例突破60%。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学校在高端设备更新、新兴专业布局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学校前身为1998年创建的巴中市劳动技工培训班,2005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技工学校。历经三次校区扩建,现已形成“一校两区”格局,主校区位于巴中经济开发区,分校区聚焦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98-2004初创技能培训班年培训量突破800人次
2005-2015升格技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机械加工专业获省级认证
2016至今新校区建成/产业学院成立智能制造专业群招生增长300%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

学校构建“制造服务+新兴技术+特色农业”三维专业体系,重点专业覆盖率达75%。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直播方向,淘汰传统纺织工艺等滞后专业。

专业大类核心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证书获取率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比亚迪订单班92%
现代服务酒店管理、护理京东物流实训基地88%
现代农业农产品电商、生态种植乡村振兴创业孵化85%

三、师资队伍建设

结构化师资培养机制

通过“校企双聘+国内外研修”模式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培养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提升至65%。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年均培训时长
高级职称教师8638%45天
双师型教师11250%30天
企业兼职导师4519%20天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

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养老等实训中心,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5年。与恩阳机场共建航空服务实训舱,模拟值机、安检等真实场景。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工业4.0生产线3条,可完成PLC编程、机器人调试等实训
  • 现代农业实训园:占地50亩,含智能温室、农产品检测实验室
  • 医疗护理实训楼:模拟医院病房12间,配备虚拟静脉穿刺训练系统

五、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多维度就业保障体系

构建“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跟踪服务”全链条机制,与327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2023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本地就业留存率67%。

就业方向企业类型薪资区间(元/月)晋升周期
制造业比亚迪、格力4500-650018个月
服务业京东、万达嘉华酒店3800-550012个月
农业技术中农联、巴山牧业4000-520024个月

六、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三全育人”管理模式

实施封闭式管理与弹性学分制结合,建立“成长导师+职业规划师”双辅导机制。设立心理咨询室6间,年均开展职业测评2000余人次。

  • 军事化管理制度:早操考勤+内务评比+纪律积分
  • 素质拓展计划:每月组织企业认知实习、技能竞赛
  • 资助体系:国家助学金覆盖率85%,校内勤工俭学岗位120个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政校行企协同发展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2万人次,为脱贫攻坚期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与巴中经开区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攻克技术改造难题17项。

服务项目受益群体年度成效
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岗职工培训860人,取证率91%
乡村振兴学堂乡镇青年孵化创业项目43个
退役士兵培训军转人员就业安置率100%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提质培优的关键路径

面对产业数字化升级需求,学校存在三大短板:高端实训设备缺口率达35%,新兴专业教师储备不足,跨省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对此提出“三步走”战略——

  •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025年前完成数字孪生工厂搭建
  •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德国研修
  • 与长三角地区建立“技能人才飞地”培养模式,实现跨区域就业资源共享

四川巴中技工学校作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标杆,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区域服务能力,已形成“立足秦巴、辐射西南”的办学格局。未来需在专业数字化改造、教师国际化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重点突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