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资阳环境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资阳市。学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办学理念,聚焦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领域,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环境科技专业体系。作为西南地区首个以“环境科技”命名的高职院校,其定位精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优势,形成了“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目前开设环境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15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40%。学院建有国家级环保实训基地,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2012年成立的资阳环境职业培训中心,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正式更名为现名。办学层次以全日制专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成人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职能。
关键时间节点 | 事件 |
---|---|
2012年 | 资阳环境职业培训中心成立 |
2019年 | 升格为四川资阳环境科技学院 |
2021年 | 获批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
二、专业设置与学科布局
学院构建了以环境工程技术为核心,涵盖新能源、生态农业、智慧环保装备三大专业群。其中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形成“课证融通”培养体系。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
环境工程技术 | 环境监测、污染修复 | 中节能集团、碧水源科技 |
新能源技术 | 新能源汽车、光伏工程 | 宁德时代、通威股份 |
生态农业 | 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 | 新希望六和、中化现代农业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78%。实施“青蓝工程”引进计划,近三年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高校引进博士12人。
指标 | 数值 | 对比值(全省高职均值) |
---|---|---|
师生比 | 1:18 | 1:22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68% | 54% |
企业兼职教师 | 96人 | 68人 |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建有“四川省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63%。与资阳市生态环境局共建“沱江流域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
- 年均开展水质检测服务2000余次
- 承接企业环保改造项目38个
- 开发乡村振兴环保技术包12套
五、教学基础设施
校园占地800亩,建有国内领先的环境仿真实训中心,配备气相色谱仪、无人机环保监测系统等高端设备。图书馆藏书45万册,数字资源覆盖CNKI等核心数据库。
设施类型 | 数量 | 特色说明 |
---|---|---|
实训室 | 68间 | 含模拟污水处理站、环境监测舱 |
校外基地 | 23个 | 包括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 |
智慧教室 | 108间 | 配备VR/AR环保模拟系统 |
六、产教融合机制
创新“环保医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环境污染诊断中心”,实施真实项目导向教学。与北控水务集团联合开展“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 与德国TÜV莱茵共建绿色认证中心
- 加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环保职教联盟
- 牵头成立四川省环境监测职教集团
七、学生发展与就业
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毕业生获证率92%。2023届毕业生进入环保行业比例达76%,起薪平均高出省均值18%。
就业指标 | 2023届数据 | 全国高职环保类专业均值 |
---|---|---|
对口就业率 | 81% | 65% |
雇主满意度 | 94% | 88% |
专升本率 | 23% | 15% |
八、发展挑战与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国际化程度待提升、科研反哺教学机制需完善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将启动“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中德绿色技术学院,力争跻身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已形成服务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特色办学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认证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