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邮电技工学校文老师作为该校骨干教师,兼具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教学风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擅长将通信技术、邮政管理等学科知识与行业动态紧密结合,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邮电行业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科研领域,文老师主导多项省级课题,其成果《智能分拣系统优化研究》等已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管理方面,她担任专业系主任期间,牵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1+X”证书制度,显著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此外,文老师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通过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指导等方式助力行业人才升级,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路径,成为该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杆人物。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履历
文老师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持有高级讲师职称及通信工程师资格证书。入职15年来,历任电子技术教研室主任、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现任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其职业经历覆盖教学、科研、管理三大领域,曾赴德国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并参与华为“ICT认证体系”课程开发,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
时间阶段 | 职务与角色 | 核心成果 |
---|---|---|
2008-2012年 | 电子技术教研室教师 | 开发《电路分析》校本教材,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3-2016年 | 通信工程专业带头人 | 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光纤通信技术》建设 |
2017年至今 | 教学督导组组长 | 推动教学质量诊断机制改革,建立教师能力档案库 |
二、教学特色与课程创新
文老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将邮政分拣、通信网络运维等岗位技能分解为模块化课程。例如,在《现代物流技术》课程中引入京东物流真实案例,采用“任务驱动+虚拟仿真”教学法,学生通过MES系统模拟仓储管理流程。其课程包包含30%企业实操视频、20%虚拟实训平台操作,形成“做中学、学中创”的教学生态。
课程名称 | 创新点 | 学生技能提升率 |
---|---|---|
《智能网优化技术》 | 引入AI算法沙盘推演 | 故障排除效率提升45% |
《邮政客户服务实务》 | VR客服场景模拟训练 | 客户满意度指标达标率92% |
《5G基站建设》 | 校企合作开发实训包 | 施工规范合格率提高60% |
三、科研能力与技术转化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其中《基于数字孪生的邮区中心局仿真系统研究》获中国邮政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发成果“智能分拣机械臂控制系统”已部署在成都邮区中心,实现包裹分拣效率提升30%。其科研团队与四川长虹、中邮科讯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完成技术专利转让5项,横向课题经费累计超200万元。
科研项目类型 | 代表性成果 | 行业影响 |
---|---|---|
基础研究 | 发表《物联网在邮政末端配送中的应用》等核心期刊论文8篇 | 被EMS等企业纳入技术标准参考 |
应用开发 | “智能快递柜集群控制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在川内高校推广安装300余组 |
决策咨询 | 撰写《成渝双城经济圈物流通道优化建议》 | 被纳入四川省邮政“十四五”规划 |
四、学生培养与竞赛指导
建立“阶梯式”竞赛培育体系,从校内选拔到省赛集训形成完整链条。指导学生获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2次,个人奖项涵盖快递安检、信息处理等赛项。推行“一生一策”成长档案,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合作企业包括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京东西南物流等。
五、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牵头组建“邮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12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邮政储蓄银行成都分行定制《金融设备维护》培训课程,年培训量超800人次。主导“高原邮路”技术服务项目,解决川藏线邮件运输中的设备防寒难题,相关技术标准被纳入《高海拔地区邮政作业规范》。
六、信息化教学实践
自主研发“邮电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集成AR设备巡检、网络拓扑模拟等功能模块。疫情期间率先开展“云端实训”,通过5G+MR技术实现远程设备操作教学。其主持的《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建成的数字化资源库涵盖微课视频200个、虚拟仿真项目30项。
七、国际交流与标准输出
作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专家组成员,参与开发《绿色物流国际认证标准》。带领团队为老挝国家邮政局设计员工培训体系,输出“智慧邮局”建设方案。其撰写的英文教材《Modern Postal Technology》被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选用书目。
八、未来发展规划
正筹建“数字邮政研究院”,重点攻关区块链在寄递安全追溯中的应用。计划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开展“邮政大数据分析”微专业建设,同步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课程开发。在教学改革方面,拟引入行业头部企业真实生产数据,构建“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实训基地。
文老师的职业发展轨迹深刻体现了职教改革背景下“教师即开发者”的角色转变。其将教学实践、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能力,不仅塑造了邮电类专业的教育品牌,更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随着“新基建”战略推进,其在智能邮政、数字通信等领域的持续探索,有望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为行业生产力,实现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