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青苏职业学校(成都青苏职业学校)

四川成都青苏职业学校(成都青苏职业学校)

四川成都青苏职业学校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主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以“职普融通·多元成才”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学校前身为1968年创建的成都市第34中学,2009年转型为职业学校,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等7大类专业,构建“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优势”的双轨发展模式,与京东、携程、阿里巴巴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生态。近年来,学校本科升学率稳定在25%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8%,彰显“就业有能力、升学有渠道”的办学成效。

四	川成都青苏职业学校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数字中国”战略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开设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方向”三级架构,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践课程占比达55%。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证书合作企业
信息技术类Python编程、网络安全防护、大数据基础计算机操作员(中级)京东科技、阿里云
财经商贸类财务数字化处理、电商运营实务、税务仿真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证用友网络、工商银行
旅游服务类智慧酒店管理、研学旅行设计、茶艺与茶文化导游资格证携程集团、峨眉雪芽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通过企业实践、国际研修等方式强化教师能力,近3年累计选派56名教师参与德国“双元制”培训。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
正高级教师2413%年均45天
硕士研究生6233%-
企业兼职教师4826%学期累计60课时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158%-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三层递进”培养体系:一年级夯实文化基础,二年级强化专业技能,三年级定向发展。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招生即招工”。2023年新增“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课程体系。

培养阶段培养目标考核方式
基础能力层文化素养+专业认知学业水平测试
专项技能层岗位技能+职业资格1+X证书考试
综合发展层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企业实战评审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青苏·京东数字商业学院”“携程文旅产业学院”等实体化合作平台。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价值超2000万元的设备支持。2023年校企联合开发《直播电商运营》等12门定制化课程。

合作领域企业投入共建成果
电子商务实训设备120台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智慧酒店教学软件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室
数字财会财务共享中心数据业财税一体化课程

五、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立交桥”式升学通道,近三年本科上线率提升1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形成“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跟踪服务”闭环,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4200元,较全省中职均值高18%。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本科升学人数132168205
就业单位性质国企12%、民企68%国企15%、民企72%国企18%、民企75%
专业对口率81%85%89%

六、国际化办学探索

学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项目,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开发《川菜烹饪》《蜀锦织造》等国际化课程资源包,累计为东南亚国家培训技术骨干246人次。2023年获批“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项目类型合作国家培训内容参与师生
海外教学点马来西亚中餐制作规范师生32人
线上课程输出老挝旅游服务礼仪学员156人
标准共建泰国茶艺师认证体系-

七、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8000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家居、老年照护等公益课程。牵头成立“青羊现代服务业职教联盟”,吸纳62家企业、14所院校参与。2023年获评“四川省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先进集体”。

服务项目培训人次受益群体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40郫都区农户
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385驻蓉部队退役士兵
非遗技艺传承217青少年爱好者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师资队伍高层次短缺等问题。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三大举措: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实施“名师领雁计划”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深化与重庆职业院校的跨区域合作。预计到2025年,建成西部领先的现代服务产业人才培养高地。

四川成都青苏职业学校通过持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其“升学与就业双轮驱动”模式有效破解了中职发展瓶颈,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探索等方面形成可推广经验。未来需进一步聚焦新技术应用、师资结构优化和跨区域协同,持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青苏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