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邛崃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邛崃职教中心团委)

邛崃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邛崃职教中心团委)

邛崃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作为该校青年学生的核心引领组织,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构建了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塑造多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自成立以来,校团委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志愿服务等举措,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其组织架构涵盖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志愿者协会等多元主体,累计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工匠精神宣讲会”等品牌活动超200场次,覆盖学生1.2万人次。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校团委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职业素养培育与团建工作深度融合,近五年涌现出省级优秀团员36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42人,充分彰显了共青团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桥梁作用。

邛	崃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

一、组织架构与职能分工

邛崃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采用“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形成校级团委—专业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垂直管理网络。核心部门设置包括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社团部五大职能板块,配备专职团干部5人、兼职学生干部120人。

部门名称核心职能年度重点任务
组织部团员发展、团籍管理、评优表彰智慧团建系统覆盖率100%
实践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年均开展实践活动80场次
社团部学生社团登记、活动审批、等级评定孵化三星级以上社团15个

二、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校团委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浸润+文化熏陶”三维育人模式,建立“青年大学习”打卡制度,2023年学习完成率达98.7%。创新开展“车间课堂”理论宣讲,邀请企业劳模开展党史团史教育12场,组织“红色工匠”主题团日活动36次。

教育载体开展频次参与率
主题团日活动每月1次95%
青马工程培训每学期2期85%
线上知识竞赛季度1次92%

三、实践活动开展成效

形成“专业技能+社会服务”双轨实践体系,建立22个校外实践基地,年均组织社区服务超5000人次。重点打造“技能扶贫”“非遗传承”特色项目,其中“邛窑技艺传习所”累计培养传承人48名。

实践类型年度场次服务时长社会效益
技术服务120场4500小时解决技术难题87项
赛事志愿35场2800小时服务参赛者1.2万人
文化传播48场1600小时覆盖群众3.5万人次

四、社团建设与文化培育

实施“一团一品”建设工程,重点扶持科技创新类社团。机器人社团获省级奖项14项,茶艺社开发校本教材2部。建立社团活动学分认证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社团类别数量占比年均活动量获奖情况
学术科技类35%60场省级以上奖项21项
文化艺术类28%55场市级金奖8项
公益服务类25%40场媒体报道15次
体育竞技类12%35场破校记录9项

五、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搭建“创客空间+孵化基地”双创平台,联合企业设立50万元创业基金。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7个,其中“蜀绣数字化设计”项目获国家级铜奖,带动就业120余人。

培育阶段项目数量存活率融资总额
创意培育期89个78%
实体注册期37个92%180万元
市场拓展期15个86%460万元

六、信息化建设水平

开发“智慧团建”管理系统,实现团员档案数字化管理。建立微信公众号矩阵,年发布原创内容400余篇,其中“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推文阅读量超10万+。

平台类型功能模块用户活跃度
管理系统团籍转接、评优申报、活动报名日均访问量300次
微信平台资讯推送、在线学习、互动投票粉丝数1.2万
抖音号活动直播、技能展示、人物专访单条最高播放量50万+

七、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与23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订单班”15个,开发产教融合课程28门。企业导师参与团课教学比例达40%,联合举办技能大赛吸引参赛学生2300人次。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受益学生典型成果
现代学徒制8家制造企业320人双证获取率98%
定向培养班5家服务企业180人就业率100%
产学研基地10家科研机构560人专利申报17项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存在活动经费不足(年缺口约80万元)、专业教师兼任团干部精力分散、农村学生参与度偏低(较城区低15%)等问题。建议通过争取企业赞助、设立专项绩效补贴、开发乡土特色活动等措施破解发展难题。

邛崃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通过构建多维工作体系,有效发挥了共青团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作用。未来需在资源整合、品牌塑造、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