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天府之肺”生态雅安。学院立足川西、辐射全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以医药卫生、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体系。作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单位,学院在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成效显著,累计为地方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5万名。近年来,通过深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构建“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逐步形成“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民族地区教育帮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雅安农业职业中学,历经多次整合与升格,2002年由原雅安教育学院、雅安财贸校、雅安农机校合并组建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打造大健康产业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中心、智能装备实训基地三大平台,形成“医农融合、智造赋能”的专业集群发展路径。
关键节点 | 时间 | 事件 |
---|---|---|
多校合并 | 2002年 | 整合三所中职成立高职学院 |
省级示范建设 | 2016年 | 入选四川省示范性高职培育单位 |
新校区启用 | 2020年 | 经开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投入运营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医药卫生、财经商贸、电子信息等6个二级学院,覆盖32个专科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健康养老”“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三大专业群。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架构,推行“1+X”证书制度,开发院级精品在线课程47门。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 | 校企合作专业 | 就业率 |
---|---|---|---|
医药卫生类 | 护理、药学 | 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 96.8% |
现代农业类 | 畜牧兽医、茶叶生产与加工 | 现代农业技术(华为ICT方向) | 94.3% |
智能制造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工业机器人技术(京东方订单班) | 92.1%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5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68%。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87人。教学资源方面,建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12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
指标类型 | 雅安职院 | 四川同类院校平均 | 差距值 |
---|---|---|---|
高级职称占比 | 32% | 38% | -6%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5% | 59% | +6% |
生师比 | 18:1 | 16:1 | -2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构建“园校互动”发展模式,与雅安经开区共建“厂中校”3个,与蒙牛集团、蜀茶集团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所。近五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1200余人,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年均超3000人次。牵头组建“川西职业教育联盟”,吸纳成员单位87家。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8%。建立“双创”孵化基地,年均扶持学生创业项目30余个。2023年职业技能大赛获省级奖项45项,其中护理技能赛项实现三连冠。专升本录取率提升至18%,较五年前增长120%。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纵向科研经费达1200万元,获批市厅级以上项目87项。技术服务中心年均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业设计等技术服务200余项。承接“雅州工匠”培训计划,年培训规模超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占比达45%。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韩国又石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招收老挝、缅甸留学生68人,开发国际版专业教学标准5个。参与“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输出茶艺、电商运营等培训标准至海外。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机遇
面临川西地区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挑战。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规划建设“大峨眉”文旅产教融合园区。数字化转型方面,启动智慧校园二期工程,拟投入3000万元建设AI教学分析平台。
作为区域性高职院校的典型代表,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基层技术人才方面形成鲜明特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逐步破解师资结构、科研能力等发展瓶颈。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在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发力,为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雅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