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卫校纳溪新校区(西南医大纳溪校区)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卫校纳溪新校区(西南医大纳溪校区)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卫校纳溪新校区作为川南地区重要的医学职业教育基地,其建设标志着区域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优化。该校区选址于泸州市纳溪区,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整合西南医科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打造以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为核心的特色专业集群。项目总投资约8.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450亩,建成后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不仅缓解原校区办学空间紧张问题,更通过智能化实训中心、模拟医院等设施建设,显著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新校区的建成将有效衔接泸州“医教康养”产业布局,为川滇黔结合部输送高素质医学技术人才,其“产教融合+区域服务”的办学定位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意义。

泸	州西南医科大学卫校纳溪新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纳溪新校区位于泸州市“东进南拓”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地处长江与护国大道交汇处,距离泸州高铁站18公里、云龙机场25公里,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校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G76厦蓉高速纳溪互通、泸州环城公路等主干道,校门口设置公交首末站并开通直达市中心专线。

对比维度纳溪新校区城北老校区行业平均水平
占地面积(亩)450280320
生均面积(㎡/人)684255
通勤半径(公里)15812

二、校园规划与功能分区

校区采用“两轴三区”布局,教学主轴串联基础医学楼、护理实训楼、药学实验楼,生活主轴连接学生公寓、食堂及文体中心。智慧校园系统覆盖5G+物联网平台,实现教室灯光、空调的远程调控。特别设置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虚拟仿真手术系统、高仿真ICU病房等先进设备。

功能区域建筑面积设备投入(万元)特色设施
教学区68000㎡12000数字化解剖实验室
实训区42000㎡9500模拟医院系统
生活区56000㎡3200智能洗衣系统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6个省级重点专业,开发“基础能力+专项技能+职业认证”三级课程模块。推行“1+X”证书制度,将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与泸州三甲医院共建课程资源库,开发《临床护理案例分析》等特色教材。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合作企业
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护士执业资格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药理学药师资格证科伦药业
康复技术物理治疗技术、作业疗法康复治疗士证泸州市中医医院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引进计划,已签约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32人,培养“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40名教师赴医药企业挂职锻炼。聘请德国医疗教育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开展国际护理标准培训项目。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行业经验(年)
正高级职称5828%15-25
副高级职称9237%10-18
企业兼职教师3514%8-15

五、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校内仿真+基地轮训+顶岗实习”三级实践平台,与泸州市6个区县卫健委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训点。引入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系统,建设标准化病人(SP)培训中心,实现临床思维全程考核。

  • 校内实训基地:涵盖护理、药学、检验等8大类,设备总值超1.2亿元
  • 校外实习医院:包括三级甲等医院8所,二级甲等医院12所
  • 产教融合项目:与4家医药企业共建药品生产线实训车间

六、学生发展路径

建立“升学+就业”双通道机制,近三年毕业生专升本通过率达27%,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与日本大阪医疗专门学校开展“2+1”联合培养项目,设立国际护理班。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泸州老窖集团医疗室定向输送急救专业人才。

发展渠道比例典型去向薪资水平(元/月)
专升本27%西南医科大学-
直接就业65%三甲医院护理岗4500-6000
自主创业8%社区健康服务机构8000+

七、社会服务功能

面向社会开放医学继续教育平台,年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超3000人次。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与纳溪区政府共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开发老年护理、慢性病管理等社会服务项目。

  • 技术培训:承接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培训,年均培训量达1200人次
  • 公益服务:组织无偿献血、急救知识普及等活动,参与师生年均2000人次
  • 科研转化:与泸州医学院合作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惠及周边农户500余户

八、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专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需强化“大健康”专业群建设,开发中医康复、智能医疗设备应用等新兴专业。建议成立区域医学教育联盟,与重庆、昆明等地院校共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加大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力度,探索“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挑战类型具体表现应对措施预期成效
专业竞争力传统专业招生遇冷开发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年新增招生200人
产教融合企业参与度不足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订单培养学生占比提升至30%
师资结构行业专家比例偏低建立产业教授流动岗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年增15%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卫校纳溪新校区的建设,不仅优化了川南地区医学教育资源布局,更通过创新“医教协同”机制,构建起覆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会服务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智慧校园+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为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校区将持续发挥区域医疗卫生人才供给核心作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健康产业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