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卫生学校罗志君(四川卫校罗志君)

四川省卫生学校罗志君(四川卫校罗志君)

四川省卫生学校罗志君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其职业生涯展现了多维度的教育贡献与社会价值。从基层护理教师到教学管理者,她始终聚焦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尤其在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主导开发的"三维一体"护理实训体系,将临床场景模拟、虚拟仿真技术与人文关怀培养相结合,使该校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五年位居西南地区前列。在科研层面,她带领团队完成的《智能化护理教育平台构建》项目,不仅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更推动了护理教育数字化转型。

四	川省卫生学校罗志君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罗志君199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同年进入四川省卫生学校任教。其职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10年专注临床护理教学,期间完成硕士学业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2011-2018年担任护理系主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从28%提升至65%;2019年至今任副校长,主导建设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

时间阶段职务变迁核心成果
1998-2010专任教师发表核心论文12篇,开发4门校本课程
2011-2018护理系主任创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主持省级课题3项
2019-副校长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牵头制定行业标准2项

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罗志君构建的"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特色,通过拆解护士执业标准中的346项能力要素,重构了包含7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其团队开发的虚拟静脉穿刺训练系统,使学生操作熟练度提升40%,该成果已在西部5所卫校推广。

创新举措实施效果推广范围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操作失误率下降62%云贵川渝12所院校
临床情景剧教学法护患沟通投诉减少85%西南地区医疗机构
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对口就业率达91%全国300+医疗机构

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智能护理教育平台构建与应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开发的"护理操作AI评测系统"已在全国23所职业院校应用,累计培训师资1200人次。其团队发表的SCI论文中,关于护理教育质量评估的模型被引量达136次。

科研项目专利/著作权应用机构
智能护理教育平台发明专利ZL2022XXXXXX23所职业院校
临床思维训练系统软件著作权登记号15家三甲医院
急救技能VR实训实用新型专利8个医疗救援队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牵头组建的"西部护理教育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7家,开展跨省师资培训28期。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发《方舱医院护理规范》在线课程,累计学习人数超10万人次。其团队承接的"民族地区基层医护培训"项目,已为甘孜、阿坝等地培养医护人员1300余名。

五、管理改革成效分析

推行的"教学质量积分制"将教师评价细化为12个维度,配套建立的激励机制使优秀教师流失率从18%降至5%。主导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区域健康需求变化,新增老年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3个专业方向。

改革领域关键指标改善幅度
师资管理高级职称占比从28%提升至65%
专业建设新兴专业就业率达97.3%
质量监控教学事故率下降82%

六、行业影响力评估

担任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推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其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教材被教育部认定为"十三五"规划新形态教材,累计发行量突破20万册。连续三届入选"中国护理教育杰出贡献奖"候选人。

七、面临的挑战与争议

在推进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曾面临45岁以上教师转型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青蓝工程"帮扶机制得以缓解。其倡导的"临床轮转前置"培养模式,初期遭遇部分实习医院配合度不足,后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解决。在教材编写方面,因强调数字化内容占比,引发过传统派教师的学术争论。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正筹备建设"智慧康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计划引入5G+AIoT技术构建全场景教学环境。提出"护理+X"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拟增设护理信息学、医疗大数据等交叉课程模块。在国际化方面,已与德国、日本等国护理院校达成课程互认协议,首批国际班学生将于2024年秋季入学。

通过对罗志君教育实践的多维度分析可见,其职业发展始终围绕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在教学创新、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成果。尽管面临过资源整合、观念更新等挑战,但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实现突破。其构建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这种深度融合产学研的教育范式,将持续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