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阳市富民职业学校是四川省德阳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办学主体,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德阳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实训基地共建”等模式,实现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地方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在办学特色上,学校注重“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孵化等途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省级标准化实训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并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形成“课堂-车间-岗位”三级递进式培养路径。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德阳市富民职业学校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德阳市技工培训中心,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服务产业、赋能民生”为宗旨,聚焦德阳“装备制造之都”的发展需求,定位为“区域产业人才供应链核心节点”,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时间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98-2011年 | 技工培训中心阶段 | 累计培训学员超1.2万人次 |
2012-2017年 | 中职学校建设期 | 开设6大主体专业,校企合作企业达30家 |
2018年至今 | 省级示范校发展期 | 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2%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德阳“5+5”产业体系(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传统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目前开设14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 | CAD/CAM建模、液压与气动系统维护 | 东方电机、德阳重工 |
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 | 单片机编程、传感器网络搭建 | 京东方、华为成都基地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维修 | 网店运营、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 | 京东西南物流、特斯拉服务中心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高级职称教师35人。通过“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教师企业实践”等机制,强化教学团队的实战能力。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合作项目 |
---|---|---|---|
双师型教师 | 140 | 78% | 参与企业技术攻关课题26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55 | 31% | 承担实践课程课时量40% |
高级职称教师 | 35 | 19.5% | 主导省级精品课程开发 |
四、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企业顶岗-跨区域联动”三级实践体系,其中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与京东方、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共建“智能工厂实训中心”,实现“生产-教学-研发”一体化。
实训基地类型 | 功能定位 | 合作企业 | 年均受益学生数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工业机器人编程、数控加工 | 东方电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 | 800人次 |
电子商务孵化中心 | 直播电商、物流管理 | 京东西南物流、抖音电商 | 500人次 |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 电池检测、智能网联调试 | 特斯拉服务中心、蔚来汽车 | 300人次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其中本地就业占比68%,对口就业率达89%。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与42家企业建立长期用人合作。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毕业生总数 | 620 | 680 | 710 |
就业率 | 94.5% | 95.3% | 96.1% |
本地就业占比 | 65% | 68% | 70% |
对口就业率 | 87% | 89% | 91% |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学校主动承接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与周边乡镇合作建立“乡村振兴技能驿站”,助力农业技术人才转型。
- 社区教育:开展家电维修、养老护理等免费课程,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
- 技术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方案12项,解决生产难题8类;
- 竞赛承办:主办德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20余所院校参与。
七、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学校仍面临部分专业与新兴产业衔接滞后、师资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未来计划通过以下措施突破瓶颈:
- 增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专业,匹配德阳“智改数转”需求;
- 深化与本科院校的“3+4”贯通培养,拓宽学生升学通道;
- 引入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教师技术研发能力。
八、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成“西部一流、国内知名”职业学校的战略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程:
项目 | 目标描述 | 实施周期 |
---|---|---|
专业群升级计划 | 新增3个新兴专业,打造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 2024-2026年 |
智慧校园建设 | 完成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搭建 | 2025年前 |
国际化合作 | 与德国职业院校共建“双元制”试点班,探索课程标准互认 | 2024-2027年 |